【桂圈·改变/盘点2014】
关键词:农民“触网”
---------
编者按:素有“中国网店第一村”美誉的浙江义乌青岩刘村,面积不大,但却拥有2800多家网店,将近30家快递公司,年成交额可达20亿元。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正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广大的农村和农民。网购进村,山货进城,农产品电商时代已悄然开启。手机报今天推出《农民“触网”》专版,关注互联网改写“三农格局”。
[广西农产品触网方兴未艾]
据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透露,从2010年起,阿里平台农产品销售额的年均增速为112.15%,农产品销售额从2010年的37亿元左右,发展到预期2014年年底突破800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迅猛发展,商机无限,让人趋之若鹜。百色芒果、柳城蜜桔、灵山荔枝、富川脐橙等一大批广西产鲜活农产品争相触网,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田东芒果
>>3500家:网售田东芒果店家众多
自广西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数字互联网广西”的战略合作开展以来,广西芒果便在淘宝中国上打出了品牌,仅田东一县,芒果的产值就从2009年的6000多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4亿元。目前,淘宝网上销售田东芒果的店家超过3500个,仅2014年7月一个月,田东县芒果销量就超过了4万吨。
▲柳城蜜桔
>>蜜桔借电子商务拓展全国市场
线上销售之前,柳城蜜桔国内销售区域大致在西南地区,上线销售后,销售对象已扩展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高端消费人群。2014年,柳城县在优果网、京东商城等多个电商平台销售“柳城蜜桔”,网络销售1500万公斤,比传统销售模式增收近1500万元。
▲灵山荔枝
>>北上广买家当天便可尝到新鲜荔枝
2014年灵山县的荔枝首次进入电商渠道进行销售,网上购买或预订灵山荔枝的交易分外火热,6斤荔枝包邮的价格在100元至158元之间。灵山龙武农场的韦俱宗是首批触网卖荔枝的人之一。据他介绍,淘宝网上销售荔枝一般采用预售方式,当淘宝订单达到一定数量后,他们会在清晨采摘荔枝,并通过物流托运,在当天早上到达南宁,然后由在南宁的淘宝商家统一分拣后直接运到机场,空运发往全国,北京、上海、广州的买家在当天基本上可品尝到新鲜荔枝,其他地区的一般也不会超过48小时。
▲广西
>>半年800亿:广西电子商务发展迅猛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广西农产品在线上销售。据悉,2014年8月15日,中国特产·广西馆在京东商城上线,其中有150多种农特产,涵盖广西区内14个地级市300多家企业的产品,品类包括水果、海鲜、干货、红木、农产品等。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广西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8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而2013年,广西电子商务交易额仅约670亿元。
【桂圈·改变/盘点2014】
广西农产品触网风云人物
---------
▲黄光强:网上卖广西土特产年交易上千万
>>广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广西特产网董事长
大学毕业后,黄光强走南闯北,辗转过多个行业。2004年,一直不满足现状的他,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个长远的事业追求。经过市场调查后他发现,在发达城市,街边已有特产店,商超也设有特产专柜,广西拥有许多名特优产品,但都没有得到很好的集中销售和推介。看准互联网,找准方向后,黄先生筹集一万多元建了“广西特产网”,算是踏入互联网领域创业的第一步。10年坚持,网站由一个资讯平台转变成了具有多重功能的交易平台,网站经营从最初倒贴钱去养到现在实现了上千万的交易额。目前,广西特产网实体加盟店已超过50家。
[创业分享]做电商不能脱离实体
黄先生经过多年实践总结,电商网站做得好,没有实体店支撑还是很难让人信服。有了实体店支撑,不仅方便客户实地看产品样品,也让客户对网站宣传的内容更加信任。
▲岑参:从打工仔到“芒果大亨”
>>“农派三叔旗舰店”创始人
2012年7月,田东县林逢镇坛河村的小伙岑参结束在广东打工生涯,回家参与芒果销售,随后注册了淘宝芒果网店,在网上卖起了芒果。网店在注册后两个月内便突破80多万元的营业额。2013年6月,岑参在天猫商城的农派三叔旗舰店注册成功。从淘宝到天猫,使芒果从一般的“地摊货”到“品牌货”的升级, “农派三叔”成为了田东芒果在网络上实现品牌营销的No.1。农派三叔旗舰店也成为了广西第一家专营本地新鲜水果的天猫旗舰店。在2013年的芒果季里,农派三叔旗舰店卖出芒果近100吨。2014年营业额直指300万元。
[创业分享]打造百色芒果品牌
“无论身处繁华都市还是乡野山村,只要忠于自己的内心,生活都会很精彩。”岑参在自己的店铺首页中写道,这也是他回乡创业的内心独白。百色芒果品质优良,却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品牌。“酒香也怕巷子深”,岑参对于这点深有体会。“要把百色芒果形成特色,就要形成自己的文化,希望以后说到芒果就想起百色芒果,打出一个芒果的品牌。”岑参踌躇满志地说道。
[小编的话]
对一般企业或“农民网商”来说,“触网”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需要的资金量也较大。为三农插上互联网“翅膀”,需要通过优化基础设施,培育“智慧农民”,建设网销农产品信任体系等措施,破除制约三农“触网”的“沟沟坎坎”,才能促进电商农业做大做强。
【桂圈·改变/盘点2014】
各方行动共解农产品“触网”难
---------
今天上午,手机报《农民“触网”》盘点专版,呈现了广西农产品“触网”情况,以及一些“农民网商”的创业分享,可见,三农“触网”前景看好,但是困难也不少,广西各方也在积极行动,共解农产品“触网”难。
》困难不少
[农民“电商”意识需强化]
近年来仍不断见诸报端的冬瓜、辣椒、香蕉、香葱等广西农产品滞销、烂在地里的新闻,可见当前农民的销售短板,也不断加大着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实际上,只懂耕种不懂经营,这是大部分农民的特点。营销、物流、品牌等,这是当代农民需要补的知识,“农业电商”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更需有关部门介入帮扶。
[农业电商营销步履蹒跚]
南宁市横县被誉为“茉莉花之乡”,县里有80多家茶厂,除零星几家使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外,其他都是将茶叶卖给加工厂。与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茶厂相比,传统销售渠道不仅销售量小,且常遭遇“压价”,收益并不可观。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广西,农业电商的经营尚属起步阶段,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物流成本是一道坎]
就我国的物流体系而言,当前大部分物流系统只覆盖到乡镇一级,村屯生鲜农产品被运到乡镇进行统一包装、发货,一般都需要在大城市集散地进行中转,再发往其他城市,物流费用增加。加之生鲜农产品易损坏变质,经不起长时间运输储存,若包装、运输中的保鲜冷藏手段不过关,也难以持续。这就需要政府扶持提高乡镇一级包装处理水平,提高道路运输条件,助力农产品走得更远。
[农产品没有形成品牌]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相关教师称,电子商务的特征是商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在“触网”销售中,带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农产品销售,主要受困于品牌和物流两个因素。没有注册商标、没有品牌的农产品,即便质地再好也难以取得消费者的信任,难以大规模拓展市场。现行的地理标志认证体系过于繁琐,加上农民对农药使用的剂量、技巧等尚缺乏自觉控制,农业品牌的打造需要政府扶持引导。
【桂圈·改变/盘点2014】
》各方行动
▲电商班培训过万人
“通过团区委组织的培训,我学会了开淘宝店,这才圆了自己的创业梦。”在广西柳州经营网店的李杰锋说。2014年初,30岁的李杰锋决定上网“淘金”,但一直从事实体销售的他对于电商知之甚少。培训结束后,他的淘宝店“依织美丽”顺利开张,主营各类女装。2014年,团区委共开展了37期青年电商创业培训班,参加培训的1.2万人中,已在淘宝网开店创业的有1100多人。
▲主动牵线帮农民网销
2014年,共青团广西区委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开展青年水果电商创业公益行动。2014年6月22日,“芒香广西荔行天下”专题营销活动在淘宝“聚划算”平台正式上线。为提升消费者信任度,团区委首次推出可溯源的二维码,买家“扫一扫”即可了解水果种植、采摘、包装、配送全过程。公益行动自启动以来,扶持青年创业者网销90.5万件共计2263吨农产品,销售额达到4980万元。
▲积极搭建“触网”平台
目前,广西“电商进万村”、“广西特产,一网打尽”、“电商连东盟”、“电商入社区”等系列工程已全面铺开。
[电商进万村]
2014年6月11日,广西商务厅“电商进万村”工程在广西河池市巴马县正式启动,全区首批11个试点同步开始运营。“电商进万村”工程将充分利用广西邮政系统3400个网点、广西商务系统16000多个“万村千乡”农家店、村民活动中心等现有资源,用3到5年时间,在全区建设10000个市、县、镇、村四级电子商务服务点。通过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扩大“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扶持农民创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争取到2017年,全区农民通过网络购物占日常消费10%以上,到2020年达30%以上。
[广西特产,一网打尽]
以广西本土电商企业南宁象翌微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美丽传说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分别在阿里巴巴、淘宝网、京东商场3个国内著名电商平台开设“广西特产馆”。2014年8月,京东商城广西特产馆开馆运营,阿里巴巴和淘宝网广西特产馆也计划开馆运营。3个特产馆预计第一年将推动累计900家企业入驻、3000个广西特色商品上线和2.7亿元的交易额。建成3年后,每个特产馆计划实现4-5亿元的年交易额。通过特产馆将广西优质企业和优势产品“一网打尽”,推动广西特产行销全国。
上一页 下一页 |
第 [1] [2] [3] [4] [5] [6] [7] 页 |
(支持“←、→”键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