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你的乡音是几级?学好普通话之余也别忘了家乡话

将原汁原味的方言存档国家有声数据库

乡音若不在

何处寄乡愁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刘豫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每一个地方的语言,都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如今说方言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我们从未怀疑推广普通话的深远意义,只是,在乡音渐行渐远的今天,我们想重新回看一路的失态。乡音若不在,何处寄乡愁?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因此应运而生。9月14日,在采访方言文化传承的同时,南国早报记者也对这一项目在广西的推进和发展,进行了解

1

“老南宁”的努力

从去年开始,“老南宁”口中正宗的南宁话已经正式成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方言,并被永久保存。其中,南宁中山路、解放路、民生路等老城区、老街区,更是被自治区语委确定为试点地区。这意味着,即使是100年后乃至更长时间,大家仍可以听到原汁原味的南宁话。

“我们的南宁话很有味道,能够被保存进有声数据库中,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作为南宁白话方言的发音人之一,69岁的谭伍龙很为自己的一口南宁白话骄傲。他告诉记者,当他得知自己入选南宁白话的发音人时,心情就好比“得了一个奖那么激动”。为了能够将南宁白话更好地呈现出来,让有声数据库的资料保存更为完善,谭伍龙专门去向身边的老南宁人打听请教,做了详细的资料收集。南宁白话童谣、歇后语、传说故事等,他都有所记录。

“公鸡仔,尾弯弯,做人新抱实艰难;朝早起身话嫌晏,夜晚又捱针花鞋。”谭武龙念出的这一首白话童谣,“新抱”、“晏”、“针花鞋”,也只有熟悉南宁白话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即使录音工作已经结束了有一年时间,但直到今天,谭伍龙还在继续坚持做着搜集南宁白话资料的工作。他的笔记本上,还记录着“缩校”、“湿湿碎”、“声气”等不少南宁白话方言词语,每个词语的后面,都仔细地做了词义解释备注。这些细节,或许就是一些“老南宁”为了南宁白话方言的保存而默默努力的一个缩影。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5]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