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历史传承
“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应该多多推广。”对于网络上方言等级考试段子流行一事,广西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教授林亦表示赞同。“就好像‘老南宁’经常会提到的‘切咧’一词,我觉得非常生动。如果你让我找一个普通话的词语来解释它的含义,我还真找不到一个贴切的词。它既不是指‘多嘴’,也不是指‘活泼’,它所蕴含的语义是非常丰富的,同时也让人感觉非常有趣生动。”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宁人,林亦在研究南宁白话方言的时候,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担忧。她告诉记者,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汇聚在这座城市,南宁方言也出现了融汇贯通的现象。但是,正宗的南宁白话方言却越来越难听得到。现在,基本上是要在一些特定的区域,如南宁水街等地,才能听到一些上年纪的当地人操着南宁白话交谈。更多土生土长的南宁年轻人,则开始慢慢地将自己的母语转变为普通话,甚至在培养和教育下一代时,也不自觉地把南宁白话放在一边,先教孩子学说普通话。“这是城市历史文化发展不可阻挡的一种趋势,既然这样,我们就更加应该对汉语方言,如南宁白话之类,进行保护和有意识的传承。”林亦还提到,随着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深入,颇具地方色彩的语言形态也受到关注,那就是“地方普通话”。“老南宁”即使不说南宁白话,说起普通话来,也常常会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通常会加入一些南宁白话的词语进去表达语句。这些方言,则被称为“南宁普通话”。和南宁白话相比,“南宁普通话”也有着它的可爱之处。
时下,方言教学逐渐成为一些高校的热门选修课。例如,厦门大学中文系很早就开设全校性选修课《闽南话入门》。而林亦则认为,方言的传承是自然而然发展下去的,并不需要刻意地进行教授或者是专业学习。“我发现有很多南宁人,年轻的时候并不稀罕说南宁白话,但是当他们到了一定年纪时,反而会主动地去学习和运用南宁白话。这其实是一个语言发展的规律,因为谁都不能做到彻底地抛弃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
采访中,林亦还提到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一事。这是一个采集当代中国语言的汉语方言、带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俗称“地方普通话”)以及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等有声资料,并进行科学整理和加工,长期保存,以便将来深入研究和有效地开发利用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经过重重遴选开始接受录音存档的的“老南宁”们,不仅展示了地道的南宁白话和南宁普通话方言,还讲述了不少有关这些方言背后的历史文化。“如果不好好记录下来,一些乡音老词就会消失。”在林亦看来,网络上方言等级考试试题的广泛流传,能够很好地在民间给这一项目的带来推进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
第 [1] [2] [3] [4]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