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开渔”之防城港篇
海洋资源越来越少,令不少渔民卖掉渔船,但转产转业困难
渔民“洗脚上岸”何以步履维艰
企沙渔港,渔船待发。
见习记者 钟小启 文/图
随着海洋环境污染严重和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减少,打鱼和用工成本的提高,靠海吃海的渔民纷纷感叹“打鱼一年不如一年”。据悉,早在2003年广西就已正式启动海洋捕捞业减船转产转业工作。7月29日,记者从防城港市水产畜牧兽医局了解到,由于缺乏项目和就业渠道,当地渔民转产转业进展困难。面朝大海,资源减少;上岸就业,步履维艰,渔民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心声:
出海捕鱼像一场赌博
7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广西第二大的渔港——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渔港,休渔期即将结束,上千艘渔船在这里蓄势待发,企沙的渔民们为扬帆起航、出海捕捞忙着做最后准备。
渔民张先生打鱼10多年。去年捞捕赚了近5万元,基本上维持着家庭的生活开支。
张说,近年海洋环境受到污染,近海处已基本上很难捞捕,只有到10多海里外,才能捕到鱼。工人工资、冰价、油价的提升,出海一趟成本越来越高,但能不能捕到鱼,大家心里都没底。
但为了生计,张先生10多天前就已经着手准备出海必备用品,加冰、加柴油、换机油、织网、检修船只。“作为海边的渔民,不出海别人会笑话你。今年我要冒更大的风险,出到更远的外海捞捕。”
张先生还说,企沙渔港1200艘大小渔船,近的一个星期回来一次,最远的将去到西沙群岛,一两个月才能回来,途中各种风险无法预料。
案例:
上岸大半年再次出海
年近50的吴先生,家住企沙镇,在防城区白龙码头与老伴出海打鱼为生已经20多年。去年,一次出海中老伴的手被机械打断,不能再出海,加之近年出海也仅能维持家里基本开支。无奈之下,吴先生决定放弃出海,上岸另谋生路。起初,他与装修队跟班做散工,有活就干,没活就闲着,做一两天休息了一个星期,根本赚不到钱。为此,他放弃了装修工作,尝试进工厂,但工资仅1500~1800元。
大半年的时间让吴先生体验到了转产转业的艰难,今年他决定东山再起——出海,吴先生花了七八万元,把原来的船只修得更宽,马力增大。“趁着身体还行再出海几年,赚点钱建一栋房子,就该歇歇了。”
据吴先生介绍,因出海亏本,同村的不少渔民把渔船都卖掉,可上岸后多数渔民只能在工地做体力活,日晒雨淋,收入微簿。
下一页 |
第 [1]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