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观点碰撞:复旦大学学子联名请求"免死"背后的思考

 

一封求情信 折射“法律信仰危机”

□河北 殷建光

面对这封请求信,骂着有之,赞者有之。不过,在笔者看来,这封信本身不过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没必要大声呵斥,更没必要大加赞美,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写这封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国人的法律信仰危机。

这种信仰危机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受到古代思想的影响。这种给罪犯写求情信的现象自古有之,或者联名上书,或者群众呼吁,等等,其实,这种现象,表面看来,是温情脉脉,内里分析,则是对人情驾驭制度法规之上的一种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心态是封建人治思想的沿袭;另一个原因是现实中,一些执法者不能够秉公执法,在办案中容易受到权力干扰、舆论干扰,导致了公民对法律尊严的动摇,对人情力量的崇拜,这是执法畸形的负面效益造成的。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是文明社会,我们必须崇拜法律,信仰法律,只有人人尊重法律,敬畏法律,才能打造良好的法治秩序。作为肇事者,既然触犯了法律,就应该承担法律的责任;作为旁观者,更应该相信法律的公正,尊重法律的审判,而不应该用道德的大棒去影响法律的神圣。

作为大学生公民,应该是信仰法律的示范者。我们需要一个信仰法律的青年群体,我们需要一个信仰法律的公民群体,只有这样,我们的法治文明时代才能早点到来。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