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三月三”拼歌拼美食


“三月三”美食助阵。

“三月三”拼歌拼美食

共庆“壮族三月三”之  美食记忆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蒙晓喻 文/图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的一个重要节庆,这一天许多市县都设有歌圩,当地群众对歌、赛歌、斗歌、盘歌。除了壮族之外,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也过“三月三”,但内容有些许不同,因此用来应节的美食也各不相同

    盛大歌节 美食助兴

    “三月三”兴盛的时候,壮族歌圩遍布广西各地,常常持续两三天,地点通常在离村寨不远的空地上,男女老少齐集。因此,歌圩旁也是摊贩云集,村民制作各种美味食物前来助兴。

    广西人最熟悉的“三月三”传统食物是五色糯米饭、粽子和艾叶糍粑。因为制作这些风味小吃的天然食材此时才上市,所以变成了这一节庆的特色美食。

    南国早报记者在早报美食群上征集读者家乡的“三月三”特色美食,大家都打开了话匣子。马山人赵先生说,当地市场上到时会有一些染成彩色的鸡蛋销售,这些彩蛋不仅拿来吃还拿来玩。在赵先生的记忆中,这个游戏叫碰蛋。儿时母亲制作彩蛋,一做会做不少,并放入网兜里,这时孩子们会分别选一个鸡蛋来互碰。谁的彩蛋碎了就输了,输的一方要把斗输的蛋献给胜方享用。因为专注游戏,赵先生已经不记得彩蛋是什么味道了,但是碰蛋的乐趣依然历历在目。

    粽子在广西各地很常见,但形状大小各有特色。梁女士是宜州人,她回忆小时候在家乡不同的节庆会包不同样子的粽子。“三月三”期间,人们包的是一种三角长尾的锥形粽,老人家会在粽尾打个草环,祭祀之后挂在房门两边。莫女士是隆林人,她记忆中隆林“三月三”吃的粽子则是跟枕头一样大小的大粽。煮好切开之后全家分食,长幼有序,精华部分要先让给长辈。

    传统食俗 各地不同

    其实,节庆的传统食物还有许多,而且各地因节庆习俗不同,美食也各具特色。黄先生从小在东兰长大,记忆中他母亲每到“三月三”至清明节前后,会做好吃的糍粑,但那种糍粑和现在市场上常见的艾叶糍粑有很大差别。

    这种糍粑用黄藤根、狗屁草、黄花草以及当地当季所能看到的许多草药压成汁后,浸泡粳米、糯米,再将浸泡好的米磨成米粉,做成糍粑后煎香。黄先生说,这种煎粑有浓浓的草香味,外酥里嫩,风味独特。“妈妈说吃了这种草药煎粑能防毒,避免身体有痧气。”黄先生说。

    石先生从小在三江长大,三江的油茶十分有名。“大家都知道三江人喜欢打油茶,却不知其中有许多奥妙,就连当地许多年轻人,都未必知道这些讲究。”石先生说,在三江不同节庆有以主料来命名的油茶会。在元宵节举行糍粑油茶会,在“三月三”则举行密蒙花粑粑油茶会。

    密蒙花其实就是制作黄色糯米饭的植物,也只有在这个季节才能够采集到,除了用做五色糯米饭之外,当地人还使用密蒙花制作糍粑。将糍粑放入油茶当中,淡淡的青草香就深入到浓郁的油茶当中,油而不腻。

    金秀人梁先生记忆中,“三月三”也有特别的食物,但那是给牛吃的,不是人吃的。“每年‘三月三’,妈妈会在清晨将糯米饭掺入饲料中喂牛。傍晚牵牛回栏的时候,再把三条烧熟的泥鳅,裹到青草里给牛加菜。”梁先生回忆道,因为农历三月三是金秀的黄牛节,这一天人们不仅让黄牛放假,还会用美食好好慰劳它。

    餐桌习俗 入乡随俗

    “三月三”是许多少数民族重要的节庆,来自各地的游客参加到节庆当中去,可能会受邀到当地人家做客。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初来乍到若是不事先了解一下当地“餐桌礼仪”,就容易被当地人误解,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南宁的蒙先生说,他有一年“三月三”到都安参加活动。当地人告诉他,都安有个老传统:接待客人是根据性别来接待的。宰公鸡待男客,宰母鸡待女客。进餐的时候,客人必须“扛鸡头”、“带鸡爪”。因为客人吃鸡头,代表着这只鸡专为客人而杀;客人吃鸡爪则是祝愿客人酒足饭饱之后,回家路上走得安全平稳。客人用筷子将鸡头夹到碗里后,要分出鸡肠与同桌的老人和小孩共享,表示心肠相通,永结友好。

    南宁的林女士到东兰游玩的时候,则被当地人告知,关注餐桌上的菜,便能知道这客人受不受欢迎。例如第二道菜上的是肉类、糯米炸团,则表明客人受欢迎,而且下次还会受到更隆重的接待;如果第二道菜是煮蛋或炒蛋,则应起身告辞,往后不要再来打扰这一家子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