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
——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如何做好经济工作系列谈(2)
广西日报评论员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内需、拉动投资、改善民生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真正将这种潜力变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区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2012年,我区城镇化率达到43.5%。但是,很多农民仅仅是简单地“洗脚进城”,在城里居住生活,没有真正“融入城市”,没有真正成为市民。城因人而建,市因人而兴。推进城镇化建设,要把握好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提高城镇化质量,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推动新型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
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很多农民工虽然居住在城市,却因受户籍限制,很多时候享受不到社会保障权、子女受教育权等市民所享有的权利。这种农民工“半市民化”现象在我区还比较突出,全区有超过1000万人居住在城镇但没有城镇户籍。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把促进有能力、有意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切实解决已经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市民化。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大都在城市就业生活,根基却还在农村,几乎是城市的“边缘人”,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没有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推进新型城镇化一定要善待农民工,着眼“织好网、保基本、兜住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已在城镇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依法平等享有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产城融合,增强产业支撑,为转移到城市的人口提供稳定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最紧要的民生。没有就业的城镇化无法走远。城市的生命根在产业,城市的活力源于产业。有了产业,才能创造出就业机会;有了充分的就业机会,进城农民才能乐业。缺乏产业支撑,即便城里高楼林立,也只会是“空城”。因此,要切实解决好城镇化过程中产业空心化的问题,有序推进产城融合,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走出一条产城互融共建、良性发展的优质城镇化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