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罗城乡镇文化站规范管理成全国示范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罗城讯 (记者韦鹏雁 通讯员韦如代)11月9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乡镇文化站规范管理”项目通过评审,正式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建设的示范样板。专家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罗城的经验值得借鉴。

2011年4月,该项目列入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代表西部地区探索文化站管理经验,这也是广西惟一入选的基层创建项目。创建中,罗城创造性地实施“县文体局-乡镇文化站”的“总站-分站”管理模式,明确总站(县文体局)和分站(乡镇文化站)职责,规范了文化站业务人员、经费、设施设备和绩效考评管理,破解文化站公共文化管理服务难题。

文化站管理难在何处?县长银邦克说:“难在没人办事、没地方办事、没钱办事。”

原来文化站也有人,但多参与政府工作,本职工作干得少,其人员编制、考核都在乡镇,乡镇有事抽调不得不去。罗城选准切入点,把乡镇文化工作纳入绩效考评,总站对分站考核,两者由单纯的业务联系,延伸至行政管理。总站负责招聘文化管理员,统一培训、调配给分站,对其人事任免有指导意见,杜绝了人员抽调。

创造性落实村级文化协管员。141个村(社区)都由一名热爱文化、热衷公益的群众担任文化协管员。文化协管员扩大了基层文化服务队伍,带动建起2000多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

有人办事了,还得有阵地。在龙岸镇文化站,站长石江介绍:“这3层760平方米,分公共电子阅览室、排练室等9个场所。”而以前,一楼是镇政务服务中心。2011年,被挤占的场地设备全部退还文化站。

创建后,罗城11个乡镇均建有400平方米以上综合文化站,书报阅览、电子阅览、文化娱乐、培训讲座、体育健身等功能齐全。每个文化站都实现有阵地、有队伍、有经费、有书报、有设备、有制度、有活动、有培训、有档案、有特色。

办成事,还得有钱。以往,文化经费由县财政拨给乡镇,其弊端明显,县文体局局长银联健说:“乡镇财政紧张,挤占文化经费见惯不怪。”罗城把文化站工作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公共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不再经过乡镇,由总站统一管理,分站直接向总站申请报账,做到专款专用。

有规矩才成方圆。县委书记蒋向明说:“规范管理让文化站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农村文化欣欣向荣。”两年来,全县农村业余文艺队从40支发展到82支,业余体育队增加了50多支;年举办文体活动600多场次,6万多人次参与,观众30多万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