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峰(右)在会展为外国展商答疑解惑。(警方供图)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李平 实习生 刘志欢 通讯员 陈虹倩
在南宁市公安局警察历史陈列馆的中心展厅,陈列着一顶“蓝色贝雷帽”和一套胸前绣着五星红旗的联合国维和警察制服,上方是展品主人的照片:一个年轻、帅气、阳光的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全副武装,笔直地站立在海地太子港的街头。
他就是现年39岁的潘少锋。这些年来,从一位平凡的民警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外事警官,他历经了海地武装冲突和恐怖流血事件,体验了与各色境外人士交流的不易;品尝了为继续圆“外事梦”与病魔抗争的艰辛。
出征海地 动荡不安中 求生存
2004年10月,经重重甄选,潘少峰成为中国首批、广西首位维和警察防暴队员之一,前往海地任务区执行维和防暴任务。
初到海地,潘少锋和队友们到达了最局势紧张、贫困的太子港地区。最初,125名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员就居住在一个闷罐似的仓库里,每天只能靠野战罐头充饥,晚上则睡在硬邦邦的地板上,忍受着酷热与蚊虫,时刻面临着感染登革热、疟疾等疾病的危险。
法语是海地的官方语言,精通法、英双语的潘少锋成为对外联络官。很快,他便和海地人打成了一片,营区洗澡房、卫生间、厨房、医疗室建设,供水供电、到港口提取国内运来的补给等难题均迎刃而解。
2005年的除夕夜,恐怖活动来袭。当时,海地当地政府正在广场举行大型庆祝活动,武装分子正手持武器疯狂地朝无辜民众开枪,慌乱的人群四处奔逃躲散,乱成一片。潘少锋立刻打开装甲车顶盖,钻出车外用扩音器向民众喊话,引导他们疏散撤离。在海地,类似这样“命悬一线”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下一页 |
第 [1] [2]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