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李新雄 通讯员 韦夏妮
青瓦房、白粉墙,一幢幢具有瑶乡特色的别墅与大片的绿树相映成趣;小桥流水,翠竹成林,清溪蜿蜒,村前果海无垠,村里花果飘香……这是广西一个生态乡村的美景。通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新街村被命名为2012年自治区级生态村,并于4月1日受到环保部门表彰。
近年来,我区加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工作力度。2012年全区19个乡镇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核查并获得命名,至此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总数分别达到26个和170个,树立了一批乡镇和村庄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生态乡镇和生态村该怎么建?黄岭村是平安乡新街村委所管辖的自然村之一,记者从该村30多年的发展路子中了解到了一个生态村的创建历程。
A 沼气池一挖开 好日子上门来
“不怕锅里无米,就怕锅底无柴”,30年前的黄岭村生活水平低、居住环境差。薪柴紧缺迫使村民大量砍伐山上柴草,黄岭村附近的山头被砍伐得土石裸露,就连山下20多公顷的禁封林也被砍伐得稀稀落落,生产生活环境日益恶劣。
1983年10月,当地政府为保护森林资源,解决农村煮饭烧柴问题,最先在黄岭村试点沼气建设。同年黄岭村第一座沼气池建成并投入使用,创造了全国首个沼气池建设示范点。1985年底,黄岭村103户农户共建沼气池102座,基本实现户户有沼气。县沼气站还指导农户建起了省柴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实现了以沼气为主,省柴灶、太阳能为辅的用能格局,初步解决了农户用能困难问题。
“是沼气换来了现在的满山青绿。”平安乡工作人员林海燕告诉记者,“建一个8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年均产沼气400立方米,相当于替代1427公斤标准煤。”黄岭村成了广西第一个普及沼气能源示范村,沼气安全使用与管理技术普及率居全国第一、入户率全国第一。如今,全村从事沼气建池与管理的技术人员62人,占全县沼气技术员总数的6%,是全国平均数的310倍,沼气能源技术从业人员创全国第一。
随着沼气的发展,家庭养殖迅速扩大。黄岭村村民养猪、养牛、养鸡鸭,使沼气池有了充足的原料。沼气用来供能,沼渣用来养蚯蚓、种蘑菇,沼液和沼渣养鱼,给果树、蔬菜施肥。这样一种“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被誉为“恭城模式”,综合经济效应走在全国前列。
下一页 |
第 [1]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