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挑战
开专列未必万事大吉
进军北京人的“菜篮子”,不是专列开起来就万事大吉了,周异决代表说,还是有不少挑战要应对。
首先,以往的公路运输能开到田头拉货,再把货直接送到市场门口。现在改走铁路,从田头到火车站,从火车站到市场这两段如何衔接,必须考虑得更周详,需要与农业服务机构对接。
其次,大量种植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以往是农民各种各的,现在得有统筹,例如品种上就要有区分,大家可能都想种经济价值高的西红柿,但是“不能老让北京人吃西红柿啊”,所以,在品种的规划、货源的组织、人才的需求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现代农业管理的要求,“对百色的农业生产将是一个革新”。
对广西果菜,北京市民大多只闻其名,未尝其味,他们能接受吗?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他们不但非常欢迎,还帮着出主意。
家住潘家园的侯女士,从四川到北京工作快10年了,非常怀念南方蔬菜的口感:“一入冬,这卖的都是大棚菜。南方运过来的芥菜三四元钱一小捆,0.25公斤都不到,蒜苗20元一公斤,都快赶上肉的价钱了。”
“你们可以拿各种品种的水果、蔬菜到农业博览会上展示一下,让市民尝尝,让批发商们看看,北京人都爱去那逛。”听说百色计划开通绿色专列,出租车司机陈师傅特别兴奋,还热心地出主意。他告诉记者,和前几年相比,北京的市场多了不少新鲜菜和水果,南方的水果好吃,但价钱特别贵。生活条件好了,大家也想换换口味。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周建军作为一个北京市民,对这个建议非常欢迎,“市场上的果蔬选择多,品质好,价格低,市民当然高兴”,但是他同时提出,广西方面也需要充分考虑可能遇到的困难,现在的北京市场已经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供应体系,如何跻身其中,要做的功课还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争取国家扶持。他还认为,如果能集中整个广西的力量,整合优势品种,而不是某个城市单打独斗,竞争力会更大。
上一页 |
第 [1] [2] [3] [4]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