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文化创新强力推进广西文化改革发展

进入新世纪,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兴起,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性文化特征呈现,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创新文化发展理念,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1 创新为动力 文化体制改革积极稳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广西实际,我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探索出一条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之路:

一是党委、政府出台系列文件,以政策的规范确保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2006年底至2007年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广西“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5个系列文件,为广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体系。

二是各级党委(党组)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组织保障。2004年11月10日,自治区党委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广西电影制片厂改革发展问题,广西电影制片厂成为首批验收的试点单位。试点单位的上级党委(党组)加强了对改革试点单位的具体领导,确保了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

三是以增量与存量改革相结合,以资本运作兼并重组推动集团化发展。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拥有市级新华书店14家、县级新华书店81家,资产庞大,又分别隶属于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政府国资部门,资产整合难度较大。广西新华书店集团采取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相结合的办法,引进民营资本广西茂功建筑集团,成立广西新新华传媒有限公司,建成了广西最大的超市航母书店——广西书城,成功打造了“新新华书城网”,为广大网络读者提供图书音像网上推广与交易平台,实现与全国出版系统联网,实时交换监测,精确发布交易信息。增量的成功推进了存量改革的进展,2011年12月5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审定批复了《广西新华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全区新华书店整合工作稳步推进。集团化改革离不开资本运作,“十二五”期间,广西将有3家出版和2家印刷发行集团通过股份改革并实现上市,通过资本市场打造资产过百亿销售过百亿的“双百亿”的大型集团,成为广西文化产业的龙头产业。

四是以“五个一批”的探索路径完成院团文化体制改革任务。近年来,广西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按照“转企一批、合并一批、划转一批、撤销一批、保留一批”的路径,广西扎实稳步推进全区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截至2012年9月10日,共有117家国有文艺院团(区直8家,市级27家,县级82家),除批准保留事业性质的9家院团外,其余108家文艺院团已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其中,已转企的22家,占20%;已划转的69家,占64%;已撤销的17家,占16%,如期完成中央既定的改革阶段性任务。2012年8月16日成立广西演艺集团,成为继新闻出版之后的第六家文化产业集团公司。

2 创新为手段 文化产业创造奇迹

广西具有转折意义的文化创新始于1999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大手笔打开了创新的大门:民歌新唱,民族性、时尚性、世界性,气势恢弘、大气磅礴,南宁成了中国民歌创新的发源地。10多年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坚持常办常新:主题活动策划年年有“亮点”的,年年有“热点”的,年年有“卖点”,“三点”成一线,创新成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生命线。凭借着明确的节庆定位、高水准的主题活动策划和大手笔的运作,以浓郁的民族风情、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强劲的现代气息,赢得了国际节庆协会行业最高奖,实现了中国节庆业零的突破。

秉持创新的原则,《印象·刘三姐》以方圆两公里的漓江水域和12座背景山峰为表演舞台,大写意地将刘三姐经典山歌、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组合,巧借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观,配以变幻莫测的灯光,创造出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2005年,《印象·刘三姐》获文化部首批创新奖,被纳入中国文化产业十大经典案例。

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桂剧《大儒还乡》连续3年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在全国31个省区中,广西是首个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三连冠的省区,这在中国新时期文化发展史上是一个首创和奇迹。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