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船变大船
他的家始终很脆弱
徐叔其实有两艘船,除了他出门的交通工具,那艘打渔船外,还有一艘是靠在江边的石船,那是他10年前才建的“水上的家”。
10月12日,记者来到他“水上的家”。看外面是一条船,里面却别有洞天,船上拉有电线,还有自来水,岸上人家有的电视、电饭锅等基本生活设施,船上是一应俱全。
“这艘船是2000年建的,当时几个孩子都出了不少钱。”徐亚洲说,10年前,他们一家住在打渔船上,遇到下雨天船进水,要不断往外舀水。
船上的生活,最大的不足就是消息闭塞,当初小女儿考上了大学,竟然不知道有助学贷款这回事,最后辍学去了广东打工。为了更好地生活,小儿子也去了广东打工,尽管在私人企业工作,每个月收入相对于在家打鱼的父亲,还是天壤之别了。
记者采访当天,恰巧徐叔嫁出去的大女儿回家看望父母。“时不时回来还可以,但是常住船上,我们已经不习惯了。”大女儿的这句话代表了年轻一辈的想法。
徐叔告诉记者,他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大女儿嫁在附近,儿子和小女儿常年在广东打工。
和徐叔家一样,周边渔家的后辈大部分已经转行做生意或者到工厂里打工。由于年轻一辈不愿意做渔民,如今邕江上的渔民,最年轻的也有50多岁了。
政府补偿安置
岸上有家不再是梦
“夏天头上太阳晒,脚下水汽蒸,冬天江面上刮起的大风,吹透船舱板壁。”徐叔水上的家,是艘大约9米长的平底船,船屋外墙是用破旧的塑料盖板和编织袋围成的,尽管船舱内刚刚装上木地板,但依然湿气很重,外人很难适应。
年纪大了,徐叔和很多人一样,想的东西也多了。
“梧州老家的堂兄弟们,都已经上岸建房了。”徐叔说,作为世世代代的渔民,他们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岸上开辟一片菜地,搭上一间简易房供年老时栖身。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快要实现了,政府不仅给他们发放综合安置补助,还给他们解决住房、就业、户籍迁移、子女就学和社会保障等安置问题。
“希望过几年,我们再回到江边来看的时候,这里会变得很美。”听说南宁要建设水城,要打造百里秀美邕江,让邕江重新恢复美丽容颜。徐叔乐呵呵地说,他们愿意为打造秀美邕江作贡献,按照政府的安排,他们上岸后,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也可以住上廉租房。对于陪伴他们30年,养育他们以及孩子的母亲河,徐叔有很深的感情,他说:“衷心希望邕江变得更美好。”
上一页 |
第 [1]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