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外来者”“农民工”在南宁现在都叫新市民

十年味道·家

【开栏语】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12年11月8日召开,本次会议承前启后,将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时间如穿梭机,十年不长不短,但是在每个人心中都留下深深的记忆,酸甜苦辣咸,个中滋味细细品回,每个人都感觉不一。

深度梳理刚刚过去十年的经验和精彩,展望、启迪未来,树立社会及行业标杆,传递正能量和主流价值,是主流媒体当代生活报承载的责任。从今天起,本报将分阶段推出“十年味道·家”、“十年味道·城市”、“十年味道·新生活”系列报道,为邕城及市民立言表情。

广西新闻网记者 周珂 实习生 覃天可 

10月25日早晨,阳光灿烂,与大多数市民一样,张萍送完孩子到幼儿园后,来到位于明秀小区的店铺,打开锁,卷起拉闸门开始新一天的生意。

张萍是广西北海人,14年前她来南宁读书,毕业后就留了下来。作为在南宁市工作生活的外来人口,她和丈夫为南宁的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聪明才智,曾经被看作“外来者”,如今通过奋斗,他们在南宁安了家,成为城市的新市民。

2011年5月,南宁市第一批共8家新市民综合服务中心在西乡塘区挂牌成立,专门向类似张萍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让外来务工者在南宁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利和待遇,有了归属感。用外来务工者的话说:“这里也是我的家。”

【曾经】 外来身份常碰壁

张萍的店铺主要经营儿童服装和玩具,是她与丈夫一起开的。

他们都不是南宁本地人。张萍1998年来南宁读书,毕业后也留在了南宁。他的丈夫来自齐齐哈尔,2003年跟着叔叔来到南宁做生意。

到异地他乡闯荡,遇到困难经历辛酸自然不在话下。作为“外来者”,张萍和丈夫在办理一些事务的时候,因为身份问题常常碰壁。

“我因为在南宁读书,身份可以挂靠学校,丈夫就比较麻烦了。比如说办个手机卡就不简单。记得2005年的时候他要办理手机卡,到了营业厅服务员说需要本地身份证,我丈夫哪有啊?求服务员,找值班经理,就是不行。”张萍说,最后想到我的身份证还挂靠学校,可以用来开手机业务,才以我的身份证为他办了一个手机卡。当初刚开始做生意时,需要买辆小车进货送货,可入户时身份又成了问题,最后也只能找本地户口的朋友帮忙。

【扎根】 这里也是我的家

25日上午9时,明秀小区里逐渐热闹起来,大妈外出买菜,大爷在凉亭里聊天下棋,不少经过店门口的行人热情的和张萍打招呼。“今天太阳是大,但感觉还有点凉啊”两位大妈抱着孙子坐在了张萍店前的矮凳上扯起了家常。

“我们在小区住了3年了,和不少居民都熟络了,经常有熟人到店里来聊天,他们既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顾客。”张萍告诉记者:“现在已经融入了社区融入了城市,更重要的是当初外来人身份带来的不便没有了,这里就是我的家。”

外来人口最希望这个城市可以接受他们,得到本地人的认同,成为新市民后,张萍的这种期盼成为了现实。

“最近我想考驾照,这里又涉及到身份问题了,不过如今好很多了,我到新市民服务中心和工作人员说考驾照需要身份证明后,居委会马上就把证明开好给我,不用像以前一样奔波找人。如今我不是‘外来者’,就是市民。”张萍说。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