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唐群峰 通讯员 蒋敏华 黄宇翔 陈安武
“今年开始,再也不用担心农田的灌溉问题了,真是解除了村民多年的心头大患啊!”在毁坏多年的拦水坝被修复后,玉林市玉州区大塘镇大塘村杨朝新说。
今年4月,玉州区委领导率工作组在该村调研时接到村民反映,村里拦水坝毁坏,严重影响全村2000多亩农田灌溉,而村里缺钱修。
经过实地考察,工作组当场拍板了水坝维修工程——上级拨款5万元、群众自筹2万元并投工投劳。不久后工程动工,到7月便竣工。
今年以来,玉州区许多社区居民和乡村农民发现:党员干部们频频深入社区、农村,登门入户,嘘寒问暖,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摆官架子的干部少了,为人民服务的干部多了!”群众赞道。
为清除“官本”思维,树立“民本”理念,玉州区在今年全面开展干部下乡活动,主题为“双带双百六覆盖”,即“带政策进百家门、带办法解百家难,实现新时期基层建设和群众工作的包联工作、阵地建设、机制创新、非公党建、帮扶保障、绩效考评‘六个全覆盖’”,培育亲民型干部队伍。
自年初开始,玉州区3000多名干部纷纷走出办公室,进村(社区)入户,宣讲惠农政策,倾听民众声音,了解民生疾苦,解决民生问题。据统计,截至9月底,下乡党员干部共解决就业、社会保障、居民收入、民生设施、扶贫开发等民生问题6367件。
该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光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村级服务设施陈旧,已严重影响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服务群众功能的发挥。通过积极争取,玉州区拨出财政专项资金1000万元并带动社会资金3600万元投入基层组织建设。目前,该区86个村(社区)均达“一厅五室两栏”标准,全面实现了“农事村办”。
“只有真正树立‘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才能避免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危险;而要做到‘以民为本’,首先就要解决好眼前的大小民生问题,且要持之以恒。”玉州区委书记莫荣新说。
为避免干部下乡服务变成“一吹而过”的“阵风式”活动,该区专门配套设计了一个由区、镇(街道)、村(社区)构成的三级包联制度,即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包村、部门联村、普通干部包户的责任分配制度。该制度要求每个党员干部每月必须深入基层一次以上,每次都要带着“服务项目”下去,同时收集最新民情回来。
此外,该区还通过干部考核制度改革,形成在提拔机制上向群众评价高的干部倾斜,从而引导干部“往下争满意”,而不是“往上跑关系”。
在该区今年新出台的《干部激励机制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要“特别关注提拔长期在基层工作和服务群众成绩显著的干部”。
“听到村民们朴实而真诚的称赞,才明白自己还是个合格的干部,才更真切地感受到肩头的责任。”在下乡包联贫困村近一年之后,玉州区教育局副局长覃丽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短 评:
贴民心才能得民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聚散,决定着党和政府的执政根基。
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一些党员干部“只讲空话,不干实事”甚至“恃权妄为”的行为作风严重伤害了民心。转变干部作风,重树“民本”理念,已是党委政府特别是基层党委政府必须推进的改革课题。
得民心,首先要贴民心。这需要党员干部了解真实民情,做好民生工作;需要党员干部摈弃高高在上的“官本”思维,而代以服务理念,主动与民众沟通。领导下访越多,群众上访便越少。
玉州区推行的党员干部全面下乡服务制度,通过催动党员干部“进百家门解百家难”,“放下身段”服务民众,从而唤醒其“公仆意识”。这种作风转变并非一蹴而就。因此,玉州区还通过制度设计,将党员干部下乡服务变成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