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柳州:一座工业城市奏响的和谐文化交响曲(组图)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农民画的乡土气息与艺术魅力

6月19日,在一栋木质构造的侗族民居前,“三江侗族农民画传承基地”几个字特别醒目。屋内,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的吴述更在手把手地教授寨子里的孩子们作画。

今年34岁的吴述更,当她还是10岁小女孩的时候,就疯狂地迷上了画画。如今20多年过去了,吴述更已成为当地小有有名气的“三江农民画传承人”。

“我的画作,被县里拿去巴黎参展,我特别开心。”谈到自己的画作,吴述更特别自豪。她告诉记者,小时候因为家里穷,爱好画画的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没有颜料,她就就地取材,用家里的锅底灰、猪血、上山采摘野果挤出各种颜色的果汁来画画。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吴述更没有放下画笔,坚持练习,不断取得进步。

据了解,柳州三江侗族农民画,堪称当地的文化精品。2009年成立了柳州三江农民画协会,目前,三江全县共有农民画创作人员150余人。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把古老的侗族民间艺术融入现代思想意识的绘画当中,生动地表现了侗族的生活习俗和劳动场面、民俗节目。这些农民画的作者大都是农民,其中有夫妻、父子、也有祖孙几代都参加农民画创作。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但都熟悉侗族生活习俗和民间故事,为了表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们在煤油灯下搞创作,不计较形象的逼真、而是觉得什么美就画什么,全凭自己的想象。画作的取材也全部来源于现实生产、生活。

多年来,他们创作了近万幅优秀作品,一千多幅作品被国外友人收藏,许多作品成为景区、酒店、宾馆饰品,不少作品在历届的农民画展中屡获嘉奖。

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整合农民画资源,以“基地+农户+作者”模式使三江农民画成为生产、加工、装裱、销售一条龙的文化产业基地。据统计,2011年三江农民画销售量近2000幅,收入超过了50万元,成为了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新兴产业。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5]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