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标勇在给乡亲们看病
广西新闻网记者 雷小琴 文/图
6月5日是刘圩镇的圩日。一早雨就下个不停,十里八乡的村民赶圩的较往日少了,但南宁市青秀区刘圩中心卫生院里却挤满了患者。
卫生院二楼的医生诊室里,七八位病人围着一名戴眼镜的医生。为病人看病的医生正是卫生院的院长孙标勇。1991年,孙标勇开始在南阳卫生院工作,2010年任刘圩中心卫生院院长,在基层,他一干就是21年。7000多个日日夜夜,孙标勇接待过的病人达15万人次。
扎根:从医学生成长为医疗骨干
昨天上午9时许,孙标勇接待的第6位病人是69岁的刘圩镇村民李桂香。“孙院长,您帮我看看,最近我总觉得反胃。”两人用本地方言熟络地聊着天。一番言语,原本因胃不舒服眉头紧皱的李阿婆笑了。
聊天增进了医患间的感情,但孙标勇看病诊疗的过程却没有一点马虎。在听了病人的陈述后,孙标勇用听诊器听李阿婆的心脏、肺部,随后为李阿婆诊脉。经查看李阿婆的检查单后,孙院长诊断阿婆患了胃炎,于是开了处方。取了药,李阿婆对记者说:“不贵啊,才十几块钱的药费。我喜欢找孙院长看病,他既会看病,又懂我们老人的心思。”
21年前,孙标勇刚到南阳卫生院工作时,不太有经验,但他谦虚好学,有不懂的常常向老前辈请教。时任南阳卫生院的院长觉得他有潜力,也愿意教他。很快,孙标勇成为卫生院的医疗组组长。1996年8月至1998年12月在中和乡卫生院任院长,后到南阳镇卫生院继续做医疗组组长,并到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进修。2010年2月,孙标勇任刘圩中心卫生院院长。
敬业:周末才与家人团聚
乡镇工作久了,孙标勇最懂得农民的艰辛。以前农民不太敢看病,因为怕花钱。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合报销率高了,农民也敢来看病了。平日里,孙标勇一上午要看20多位病人,一到圩日,则要看四五十位病人。由于乡镇卫生院的门诊医生少,每月孙标勇和医生、护士们仅休息三四天。周末了,妻子和儿子才到宿舍里,与孙标勇团聚。“妻子知道我忙,包揽了家务活,真是辛苦啦。”孙标勇有些愧疚地说。
作为全区首批7个医改试点乡镇卫生院之一,刘圩中心卫生院建立了基本药物采购制度,严格落实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售药,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到2011年12月底,刘圩卫生院已完成城乡居民健康档案28912份,占全镇人口52.49%。向居民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全年共提供10种免费印刷资料参阅,发放健康教育资料5890多份;举办健康教育讲座24次,广受群众的欢迎。
仁心:从死神手里夺回生命
作为医疗组组长的孙标勇每次都参与抢救。以前的卫生院抢救设备有限,只能用手工洗胃的方式抢救喝农药患者。“最近几年,卫生院增添了很多新设备,有了洗胃机,如果再遇到类似的中毒事件,我们抢救就会更及时了。不过,如今农民更懂得保健知识,更爱惜自己,喝农药的事件已是少之又少了。”孙标勇说。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压这一富贵病也缠上了一些农民,中风病人常常会送到乡镇卫生院来抢救。每次,孙标勇都亲自参与,在对病人进行稳定性治疗后,就将其紧急送往大医院。
有一次,一名40多岁的中年男子脑中风,送到其他医院宣告病危。为了延续其生命,家属将其送到了卫生院,孙标勇查看医书,请教专家后,采用了中西医治疗的方法,使男子再度苏醒,并能说话、行走了。家属感激不尽,经常送些大米、西瓜等特产来。
都说老医生最吃香,当有的学医的同学已在外开个体诊所,赚了一些钱后,孙标勇却仍坚守在乡镇。他说:“乡亲们更需要我,我想把卫生院搞得更好,为乡亲们解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