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敢想敢干的好榜样
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建在距县城不远的一处山坳里,下午的山风很凉爽,观测站这几年的发展令人得意。
“观测站里的环境挺好,可我们大多数是到野外去搞科研工作。”硕士研究生张伟记得,他第一次跟曾馥平出去调研时的情景:“我们就住在山脚下的一座石屋子里。晚上电磁炉坏掉了,曾老师二话不说,一把螺丝刀,划拉弄几分钟,电磁炉又好了。”
“为了采集一个样本,曾老师钻到灌木丛里,出来一身都是刺。”曾昭霞是生态学的博士,可如此艰苦的工作她还是第一次经历。
“曾老师说,这里需要你们。”就这样,曾昭霞毕业后也留了下来。
目前,长期在观测站工作的研究和技术人员有21名,其中有广西特聘专家两名,另外还有在读博士生、硕士生30余人。“大西南的石漠化该怎么去治理,就靠你们发挥聪明才智了。”曾馥平常常这样鼓励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父亲:女儿心中的英雄
“最对不起的是自己的家人,自己每年有300多天都在基层,只有春节、“五一”、国庆才能与家人团聚。”曾馥平说,他离家时女儿曾渝茜才3岁。曾渝茜读小学时,因为同学们都没有见过她爸爸来接自己,大家都以为她没有爸爸,都取笑她。有一天,曾渝茜又受到欺负,委屈地逃学回家,刚好碰见回到长沙的爸爸。曾馥平心里很惭愧,第二天就领着女儿到学校说明情况,班主任还把曾馥平带到教室,向全班同学介绍:“曾渝茜的爸爸在很远很艰苦的地方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很有意义……”后来,曾渝茜和她爸爸都成了同学们敬佩的对象。
曾馥平坦言,他也曾彷徨失意过。但回头看到任劳任怨的同事和大石山区那一张张渴求帮助、对自己充满信任的面孔,彷徨和困惑烟消云散。就这样,他放弃了几次回长沙工作的机会。
“在一个地方住久了,就有了感情。”曾馥平说,他已经把环江当成第二故乡,只要环江人民需要他,他还要干下去。
“18年分居两地,怎么熬过来的?”有人小声问道。“一是嘴巴要甜。”曾馥平也挺有经验,每个周末,如果不回家,就打个电话报平安,多在电话里跟家人聊天,妻子经常被他哄得乐滋滋的。“另外一点,就是要做出成绩。”一次家庭聚会上,妻子忽然冒出一句话,“没有我支持你,你行吗?”让曾馥平窃喜,原来妻子对自己还是很肯定的。
在许多女儿的心中,父亲都是一座大山、一首心中的歌。今年年初,21岁的女儿来到广西,为父亲写了一首歌:“爸爸你知道吗?在我还是个孩子时,你就是我的英雄。对你的爱,我从没表露过半点,但我们之间的爱,不需要任何语言。”
听到这,曾馥平的眼睛湿润了……
上一页 |
第 [1] [2]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