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记者李旭东
“你好,这里是袁茵热线。”3月23日晚8时,坐在轮椅上的袁茵如同往常一样,准时守候在家里的电话旁,接听来自全国各地的咨询电话。
“袁姐,我的养殖场生意越来越好啦。前几天刚花了50多万元买回一辆大挂车,准备请人跑运输!我能走到今天,多亏你的鼓励帮助!”电话那头,传来武宣县残疾青年黄志立兴奋而激动的声音。
相识两年,尽管素未谋面,但这位“话友”已将袁茵视为知心大姐,并从她亲切而温暖的声音中获得动力,改变了自己人生的轨迹。
现在柳州市鱼峰区委宣传部从事党务工作的袁茵,被誉为“张海迪式的龙城姑娘”。1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小儿麻痹症,导致她重度残疾,只能以轮椅代步。
“生活是很公平的。它关上了你的一扇门,也必定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面对残酷的命运,袁茵没有沮丧和沉沦。她自小酷爱读书,从书本中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高位截瘫的张海迪、聋哑失明的海伦·凯勒、四肢不全的乙武洋匡……一个个自强不息的中外残障人士,以残缺之躯写就传奇人生,深深震撼了她的心灵。
凭借顽强的毅力和恒心,袁茵在轮椅上完成了学业,取得了全日制大专和自学考试本科学历。20多年来,她辛勤笔耕,出版了14部300多万字的中长篇小说。
“这些年来,是很多人用无私的爱和真诚的关怀,支撑起我残缺的身体。”回顾自己的成长道路,袁茵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一直期望能以感恩之心来回报社会。
8年前,考虑到自己曾选修过心理学,并拥有特殊的人生经历,袁茵和父母商量后毅然决定,利用业余时间,开办一部面向全国的公益性个人心理咨询电话。
2003年8月,“袁茵热线”正式开通。从此,每天晚上8点到10点两个小时,袁茵就端坐在电话机旁,倾听一位位天南地北“话友”的苦恼,为他们打开心结,疏解烦忧。
“一个人身处绝境,也许一句宽慰的话就能挽回一条生命,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袁茵说,8年间,这条热线发生的很多故事令其刻骨铭心。
2004年一个寒冷的冬夜,临近晚上10点,袁茵突然接到一个女孩哭泣的求助电话:“你是世上最后一个听到我说话的人!”原来,这女孩是一个来柳的打工妹,男友患鼻咽癌刚刚去世,她痛不欲生,想走绝路。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挺一挺,风雨就会过去!”袁茵耐心安慰开导,经过3个多小时的劝说,女孩的情绪才逐渐稳定。
交谈中,袁茵套出了她的住址。挂电话时已是凌晨1点,袁茵辗转难眠,担心那女孩情绪反复,便叫醒父亲,坐上自行车顶着寒风骑了15公里,赶到那女孩的租住处。
开门的那一瞬间,看见袁茵的爸爸抱着她站在门口,那女孩非常惊讶,沉默了片刻,眼泪夺眶而出。她说真没想到,安慰自己一晚甚至深夜登门来看望她的,竟然是一个残疾人,她觉得很惭愧。
3天后,那个女孩打来电话告诉袁茵,她决定离开柳州,但她请袁茵放心,自己一定会好好地活下去。
8年来,类似的热线故事不胜枚举。袁茵无偿为社会服务5400多个小时,累计接听电话1万多次,帮助5000多人解答问题、疏解困惑,仅热线座机费及复机话费,自己就掏了上万元。全国30多个省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都有她的“话友”。
为让电波里的爱心传得更广,袁茵还在当地媒体开设专栏,将热线中的典型案例和劝导经验,写成280多篇涤荡人心的手记。此外,她还到电台参加残疾人节目,担任30多所学校的德育辅导员,作了上百场励志报告,感动了无数青少年。
“你毕竟不是一个健康的人,每天上班、写作、接热线忙个不停,何苦这样折磨自己,为什么不活得轻松点?”曾有人如此劝说袁茵。
“帮助别人,我自己也收获了快乐。”袁茵说。她先后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广西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并入选“中国好人榜”,连续两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但面对鲜花、掌声和荣誉,她显得格外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