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广西在全国率先开展“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

“文艺为瑶乡带来了名气,文艺给旅游带来了人气,文艺给百姓带来了福气”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治区文联和贺州市委、政府的倡导,在贺州农村引起了热烈反响和积极响应,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和发挥。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文艺村、文艺户的精彩风貌。

八步区黄洞瑶族乡黄洞村的民族文艺队,先后8次登上“中国瑶族盘王节”这一全国性节庆活动的开幕式舞台演出,荣获“山花奖”的《鼓动瑶乡》主要演员赵有福、赵县英正是来自黄洞村,广西首个村级瑶族博物馆就落户在这里——长鼓声声动天地,黄洞村民成为文艺大舞台上的聚焦点;

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组建村级客家山歌表演队,并在仁冲小学建立了以唱《月光光》为主题歌的客家少年歌手班,每逢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办客家山歌比赛等活动——客家山歌唱出了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唱出了文明风尚的倡导与弘扬;

钟山县清塘镇英家村,彩调长年盛行不衰,村委会主任何一考牵头,发动群众,筹资、筹人,组建了英家群星彩调团,逢年过节,为村民免费献戏——“哪嗬咿嗬嗨”,彩调声声,“调”出了生活甜蜜,“调”出了乡村和谐;

昭平县黄姚镇黄姚街,充满南国特色的古镇街景、山水廊桥、诗词文化,令游人驻足留连,在《酒是故乡醇》《茶是故乡浓》《美丽的南方》《新英雄虎胆》等多部影视作品中留下隽秀身影——文化是旅游永久的生命力,古镇黄姚的魅力,正逐步显现;

富川瑶族自治县大井村,沉寂多年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长鼓舞,重新舞动起来,村里组织的“芦笙长鼓舞队”经常被邀请外出表演,业务很繁忙——濒临边缘的传统文艺不再“门前冷落车马稀”,“叫好又叫座”的场景频频出现;

富川瑶族自治县古城镇茶源村瑶绣文艺户李冬梅,办起了“冬梅瑶绣坊”,经她巧手织绣的服饰,市场订单源源不断,并作为地方礼品赠送外宾,经她调教的绣娘队伍,正像“鸡婆带仔,越带越多”——瑶家小针头挑出大产业,瑶绣女绣出锦绣前程,绣出致富之路。

“文艺村”、“文艺户”,一块块金灿灿牌匾挂起来。牌匾虽小,作用却大。黄洞村村委主任赵贵府乐在心头,“有资金扶持,有艺术家给我们编排节目,制定规划,今后,我们演出就能更专心、更专业。”黄洞瑶族乡党委书记曾小燕看得更为长远:“文艺为瑶乡带来了名气,文艺给旅游带来了人气,文艺给百姓带来了福气。”

引导农村文艺活动从“穷开心”向“富娱乐”转型,从“要我唱”到“我要唱”转型,从“文艺装门面”到“文化自觉”转型。广西在全国率先开展“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在贺州市的试点工作已卓见成效。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肥料就拔节——文化的“种子”播散在贺州这片柑桔飘香的富饶土地上,活泼泼地生长。

到2020年,“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将在八桂大地喜收硕果,受惠的农村群众将远远不止“千村”和“万户”。



上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