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横县百合镇罗凤村“无人菜市”延续百年淳朴民风

  1 菜市走访

  早上拿菜到菜摊晚上去收钱

  当日中午12时许,记者来到罗凤街这个村级的小市场看到,几张桌子拼在一起摆在街边,上面有5个菜摊,菜篮里扎好的油菜、红薯叶、小白菜摆在上面。记者走近左顾右看,却看不到卖菜人,只见菜篮子上面挂着一张巴掌大的硬纸牌,上面写着“每把1元”的字样,半透明的塑料袋里,放着几张面值1元的人民币。

  记者在罗凤村几经打听,才找到无人售卖菜摊当中的几个卖菜人。从灵山县嫁到罗凤村今年已80岁的张桂芳老人说,每天早上,村民将自己种出来的菜,洗好并剔去变黄的菜叶后,一把把扎好才拿到摊位,平时一般是五六摊,每摊有十几把菜。但每到三天一圩的罗凤街圩日无人售菜摊就多了起来。因为前来赶圩的村民多,所以蔬菜的销量也多,有的菜摊卖到30多把蔬菜。

  受罗凤村这种良好风气的影响,附近的一些村庄也加入到无人售卖的行列。与罗凤村一座小桥之隔的灵山县丰塘镇榃(tan)朴市场就是其中之一。记者在榃朴市场看到,这里有近三四个菜篮里分别装着好几把青菜,上面也是挂着一个塑料袋和一块标价牌。有几个菜篮已经空着,但塑料袋里却都装着钱。市场内的几个村民说,几个空菜篮的菜已经卖完,到了晚上主人才来收摊。

  无人售卖菜市着实方便了买菜人。在罗凤村,记者看到一位驾驶三轮车拉客的男子,从百合镇方向拉客到罗凤村,卸完客后,他掏出1元投入塑料袋内,随即拿了一把青菜。他认为罗凤村出现这样的无人售卖菜市,体现出买卖双方的信任,这种买卖方式对大家都省事。

  2 菜市溯源

  无人售菜市场有上百年历史

  罗凤村出现上百年的无人售菜市场,在广西的确少见。那么,这个“无人菜市”是从何时出现,又是怎样形成的?在罗凤村土生土长今年已75岁的村民陆世文告诉记者,在她儿童时代就跟着祖母将自家种的青菜洗好后一把把扎好,然后挑到村里市场上摆放,然后就回家忙别的活,根本不用看守。她还说,无人卖菜现象在罗凤村历史久远了,如今推算起来少说也有上百年了。在她懂事时就听到祖母说,最初拿菜到摊位摆,也只有两三摊,以前是用小篮子或小竹篓来装钱,因为使用的是铜板,不怕被风吹,如今都改用塑料袋装钱了。后来村上人看到无人售菜带来方便,放了菜就可以去忙别的活,就这样慢慢地形成了如今的“无人菜市”。    

  灵山县丰塘镇榃朴市场“无人菜摊”的历史,据说也有半个世纪。据在市场聊天的两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说,榃朴市场出现无人售卖菜摊,都是受罗凤村的影响。但相对罗凤村而言,榃朴村的“无人菜摊”晚了很多年,确切地说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这些年来,“无人菜摊”一直都存在着,对他们来说,已是见惯不怪。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