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促进文化实力新提升,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来宾市2008年11月,创新实施“求乐、求知、求技”文化惠农工程,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市每一个行政村集中建一个文艺舞台、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楼。同时,各行政村组建一支农民文艺队、一支农民篮球队。截至2011年9月底,全市724个行政村已完成701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楼建设,建成文艺舞台841个、灯光篮球场939个、乒乓球场36个,组建农民文艺队941支、农民篮球队1245支。城乡文化更加活跃,“三求”文化惠农工程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促进了乡风文明和谐。
该市将农村文化重心向村一级转移,做到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求乐、求知、求技”的愿望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精神。
广西惟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
2011年1月,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开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来宾市实施的“三求”文化惠农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为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奠定了良好基础。该市抓住机遇,积极争创,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用较短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了大量的各种申报材料。由于高度重视,申报材料做得扎实、质量高,3月上旬,自治区政府把来宾作为广西惟一的一个市向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申报。今年6月,经过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会评审,来宾被列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28个)创建城市之一。
目前,创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该市在编制的《来宾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创建工作作为“十二五”期间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实施。市政府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挂帅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创建工作列为各级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内容来加以推进。今年8月,下发实施《来宾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草拟了《来宾市市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草案)、《来宾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责任状》(草案)、《来宾市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草案)等相关配套规定,并将在近期由市委、市政府审定后印发实施。
随着创建工作的开展,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突飞猛进。投资1.5亿元的市文化艺术中心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市级文化“三馆”(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已经落实了建设用地,完成了规划设计,并已列入国家2012年建设项目。由李宁资助的青少年德育培训中心已经开工建设。武宣县革命博物馆、象州县民族博物馆、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等一批场馆相继建成,合山市文化中心、武宣县文体中心、金秀瑶族博物馆新馆等一批场馆正在规划建设中。今年新建的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全部动工,已有5个完工。全市已建成6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51个乡镇基层服务点,620个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基层点,已建成农家书屋315个。这些项目的推进,使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逐步形成,将为繁荣城乡文化、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10年12月21日,在河北省霸州市召开的“全国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武宣县作为五个典型代表之一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介绍来宾市“三求”工作经验。
与此同时,群众性文化活动空前活跃。从2009年开始该市举办农村文艺大展演,以“农家展风彩,城乡共和谐”为主题,以“天天演、周周训、月月比、季季评、年年奖”为主要目标和要求,每天在市区都有一支农民文艺队展演。自展演活动启动以来,广大农民群众踊跃参与,各乡村自发组织的文艺队参与热情高涨,已经形成了“抢进城、抢登台、抢扛旗”的喜人局面。自治区领导以及各界嘉宾多次现场观看来宾市区“天天演”,目前来宾“天天演”已经成为全区农村文艺活动的一根标竿,2010年,自治区文化厅将该市列为广西实施的“千团万场”“和谐文化在基层”文化活动的试点市。大展演活动推动了来宾市农村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了城乡互动,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目前,该市举办的第三届大展演活动正在火热进行。
下一页 |
第 [1] [2]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