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剧《挂画》的精彩片断
广西新闻网讯(记者 韦颖琛 文/图) 作为广西地方戏曲的主要代表剧种,桂剧历史源远流长,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跻身中国十大戏曲剧种。然而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日渐丰富,群众观赏兴趣的选择更多样,桂剧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冲击,桂剧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一个低潮期,面临后继乏人、观众流失等问题。
记者从11月10日召开的2011中国桂剧论坛上了解到,面对这样的困境,新一代桂剧人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排演新剧目,尝试走市场。近5年来,广西桂剧逐渐在演出市场开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1 编新剧
开始向市场要效益
在桂剧发展的100多年历史里,获得国家级奖项的优秀剧目不胜枚举,上世纪50年代有《拾玉镯》、《打棍出箱》,改革开放以后有《泥马泪》、《瑶妃传奇》、《烈火南关》,近几年有《大儒还乡》、《欧阳予倩》;这些剧目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但近年来在演出市场上却缺乏知名度,难以吸引普通市民掏钱看戏。
失去市场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新一代桂剧带头人意识到市场是关系桂剧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开始尝试以各种方式走市场。
2009年,广西桂剧团在对南宁演出市场进行调查评估后,策划推出“桂剧周周演”活动;去年10月,一台运用声光电等先进手段和现代编排方式呈现传统桂剧的综合晚会——《锦衣绣口》在南宁与观众见面。在演出内容上,它是广西首个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剧为主要内容的晚会,每个节目都不拘泥于曲目的完整性,而是以最短的时间演绎经典剧目的精华,远离四平八稳的呆板演出模式。
下一页 |
第 [1]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