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秀丽正在给王国堂剪指甲。 见习记者 欧其锦摄
见习记者 欧其锦 通讯员 王骞志 赵福波
“感人啊,靖西一妇女从大山里冒雨徒步到5公里外的集市,给已过世丈夫的瘫痪大哥买笔墨。”近日,百色某论坛上一则《靖西村妇给过世丈夫的残疾大哥冒雨买笔墨》的帖子,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帖子称,该村妇照顾瘫痪大哥已经有35年,因为大哥爱写东西,弟媳就常去集市给他买笔买纸。
10月7日,在靖西县新靖镇隆江村坡江屯,记者找到了网帖中的主人公岑秀丽。
大哥瘫痪在床,弟媳悉心照顾
“如果不是她,我早就死了。”
说这话的是65岁的王国堂。瘫痪在床50多年的他,衣服整洁,脸上没有丝毫倦容与病态,甚至连白头发也没长几根。这些天,天气转冷,岑秀丽又给王国堂换上了舒适的棉被。“能让我舒服点的,她都能想到。”王国堂说,他生活的一切都离不开这位弟媳的精心照料。
“大哥你就不要逢人就提好吗?你健健康康比什么都强。”55岁的岑秀丽个子瘦小,腰弯背驼,满面皱纹,模样比实际年龄显老10来岁。
“大哥,今天想吃什么,清淡点的,还是味道香浓些的?”岑秀丽煮饭前都会问王国堂。“大哥还像小孩子一样,挑食,他经常会说‘我今天要吃这个,要换这个口味’,我得按他的意思去做菜。”岑秀丽故作生气地当着王国堂的面说。王国堂也不生气:“这弟媳又耍别扭了,多大的事,还要当着客人的面说我。”说后,两人都笑了起来。
岑秀丽35年前嫁到王家后,就和丈夫王国荣一起照顾瘫痪在床的大哥。丈夫2004年因病去世,加上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照顾王国堂的担子就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甚至连修补房屋的事情都得由她这个女人来完成。
“家里家外的事都是她一个人做的,真不懂她是怎样撑过来的。”村民王开春说,岑秀丽的这些年来照顾王国堂体贴入微,村民们深受感动。
最艰辛的日子,曾同时照顾四个病人
在岑秀丽家的堂屋里,有一堵墙被打开了一个门洞,穿过门洞可以通到另外一间房屋。“这是婶娘的房间,10多年前就打通了,她前两年过世了。”岑秀丽说,叔父过世得早,70多岁的婶娘疾病缠身,女儿也远嫁她乡,老人只好由她照顾,打通墙是为了照顾老人方便一点。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岑秀丽和丈夫王国荣除了要照顾大哥王国堂,还要照顾患病在床的家婆、婶娘,日子过得极其艰辛。2001年,丈夫突然病倒,被医院检查出了肝硬化,一起苦撑这个家的顶梁柱也倒下了,对岑秀丽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今天是家婆要抓药,明天是丈夫要去医院检查,过几天婶娘的病又折腾了……田里的庄稼还要人料理,有时我确实做不动了,才蹲在田边歇会……”岑秀丽不怎么愿意谈起那段日子,“太苦了,不想再提”。
“有时出外干活回来,望着还等着我来照料的几个病人,感觉特别累, 这时我也会偷偷地抹眼泪。”岑秀丽笑说,自己并不像别人想的那么坚强。
尽管很苦很累,但岑秀丽从来都没有想过要逃离这个家,即使丈夫去世了,她仍然独自照顾着家婆、婶娘,直至她们前两年去世。现在,岑秀丽的精力全部放在了王国堂身上,每天坚持给他擦身子,出门干农活前,先把煮好的饭菜放在王国堂的手能够得到的地方。
借书买笔墨,鼓励大哥写作
王国堂的床头整整齐齐放着一叠文稿、10多本书,还有几本未写过字的稿纸本。据村民说,王国堂拿笔写字很吃力,但岑秀丽一直鼓励他要常写字,这样手才不会萎缩,思维才能保持清晰。
“弟妹说古代有《唐诗三百首》,大哥你也要写“‘堂’诗三百首”。”王国堂说,在岑秀丽的鼓励下,他这些年已经写了近两百首诗和一些文章,在县乡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一部分已经发表到了市里面的报刊以及县文艺上。
“你冒雨徒步到集市给大哥买笔墨的事被发到论坛了,很多人都知道了。”
“什么是论坛,多大的事啊?”
记者跟岑秀丽说起这事时,她显出“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她说,以前丈夫在世的时候,给王国堂买笔墨的事情是丈夫去做,现在丈夫不在了,她只能凑合着干。“文具店的老板都奇怪了,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太婆时不时地就来买笔买纸的,干什么啊?”岑秀丽说,身体瘫痪的人,脑子更不能停下,虽然她认识的字不多,但知道这个管用。
为了让王国堂能够过得更舒服点,岑秀丽花了不少心思。考虑到大哥一个人在家时闷,岑秀丽买了彩电给他看。王国堂的床头还有一个蹲式的抽水马桶,虽然已经陪伴了他有3个年头,但仍然洁白如新。“以前得为大哥端屎倒尿的,他不好意思,后来才想出了这个办法。”岑秀丽说,有了抽水马桶,王国堂只要用力一点,就能把身子移到马桶处,这样不但不让他觉得“没面子”,还能让他保持肢体上的运动,房间里也没了那股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