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百色市推进文化共享工程:文化惠民生 提振精气神

广西新闻网记者 徐顺东 曾铁强 通讯员 刘序畅 覃蔚峰

  几年前,在桂西山区,记者曾询问一位农村青年:“你们业余生活是什么?”答:“喝酒!”问:“那业余文化生活呢?”答:“猜码!”这话不无调侃,却也现实。想娱乐运动,没场所;想充电学习,除了电视别无他物。

  时空流转8载。10月9日,凌云县下甲乡平怀村,村民李开行在村部远程教育点。“几年前,没有技术,看着砍伐的桑树枝烂掉,只有心痛;现在通过远程教育学习,终于有着落了!”

  2003年起,百色市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现在已成为群众致富、丰富精神生活的平台。

  农村文化共享:带来富裕幸福

  李开行是凌云县下甲乡平怀村农民,今年与同村的郁长行、杨再能等合伙,利用桑树枝栽培食用菌20万袋,目前丰收在望,预计年收入40多万元。10月9日,在平怀村,记者见到了李开行。“这些技术,都是从我们村里的远程教育点学来的!”李开行介绍。在凌云,像李开行一样,通过村级远程教育信息平台学习技术致富的农民近1000人。

  在靖西县渠洋镇,农红夫妇的肉鸡养殖场别具一格,走出一条“无臭养鸡”路。农红把一种用于养猪的技术移植到养鸡上来,他们把鸡舍里的粪便收集起来,和木屑等搅拌在一起,通过定时喷洒按科学方法调制的药水,使这些混合物发酵,生长出一种特殊的菌类,让小鸡自由叮食。用这种方法饲养出来的肉鸡不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且抗病力强。农红告诉记者,正是通过“文化共享”工程这一平台,他们学习到发酵床的技术,并通过实践,摸索出一套发酵床养鸡技术。目前,他们的养殖场存栏肉鸡已经超过2000羽。

  田阳县百育镇农民覃建勇,同样是通过“文化共享”平台,学习先进的芒果种植和护理技术,大胆在自家果园里引进新品种,进行低产改造等,收入十分可观。致富后的覃建勇还带领乡亲们在“共享工程”平台上一起学习芒果、西红柿种植以及养鸡、养鸭等实用技术,现在,覃建勇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农业“土专家”。

  据了解,百色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始于2003年8月,到今年8月底,全市共建成县级支中心12个,乡镇(街道办)基层点127个,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共建站点535个,共有专(兼)职管理人员749人,为农民致富提供了智力支持。

  社区文化共享:创造魅力和谐

  10月12日,百色市右江区拉域村,一场篮球赛还没结束,身着舞装的阿姨们已在候场。

  “现在,村里组建有球队、舞蹈队、图书室等,大家一有空,年轻人打球,老人们跳舞什么的。”村支书介绍,在没有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之前,空闲下来的年轻人不是喝酒就是赌钱,社会风气变差,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多一座球场,可以少几座赌场!”拉域村一名村民对记者说。

  七塘社区紧挨拉域,这里的文化景象却别具一格。农家书屋摆满各种农技、小说等图书,社区还建起“爱心储蓄银行”,社区组建有医疗、护老、卫生、文艺等服务队,在这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被市民所推崇。

  在平果县,歌圩盛况天天上演,歌唱内容都是反映壮族人民劳动生产场景、生活常识、爱情婚姻等,歌手飙高音的嗓子让人沉醉。“晚上你可以到社区赶夜歌圩,白天你可以去公园赶日歌圩。”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韦蒙告诉记者,目前,平果有十多个歌圩,成为社区(村)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在县文化公园举行的歌圩音乐节,呈现出“人如海,歌满城;歌如海,人满城”的景象。歌圩文化成为了宣传思想文化的一大亮点,嘹歌成为壮族文化一个响亮的品牌,从广场舞台飞越国门。

  如今,在百色城区以及其他十二个县区,夜幕降临,城市广场都是舞动的人群。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