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晒盐工:晒盐易患职业病 留下来的多是“盐二代”

南国早报记者唐爱春将盐挑到盐仓并卸下。陈国丽 摄

广西新闻网记者 唐爱春

盐作为日常调味品,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盐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晒盐工人的生活状态如何,这对很多人来说还很陌生。9月19日、20日,记者在广西最大的盐场——北海竹林盐场,体验做一名晒盐工人。  

暴雨来临前要抢收

9月19日下午,记者从南宁赶往北海。在高速路上,就得到提醒:“今天白天太阳很大,有盐田已达到结晶浓度。凌晨温度低,结晶量最多。所以明天凌晨3时就要起床收盐。”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天气突变让收盐工作提前了几个小时。

下午6时许,刚到距离北海市区约20公里的盐场,就发现当地刮起了风,乌云黑压压的。盐场办公区传来一阵喊声:“要下雨了,赶紧去收盐!”记者迅速换上胶鞋,搭上女工委主任陈国丽的摩托车。

原本安静的小镇突然热闹起来,许多骑车的人纷纷往外赶。陈国丽说:“这些都是晒盐工人。要下雨了,别人是往家里赶,他们却是往盐田赶。”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直通盐田。出了村落,大片的盐田出现在眼前。这个广西最大的盐场,有一万多亩,分7个工区,每个工区有若干个班。

记者被分到五工区5班后,领到一个盐耙。盐耙拖着长长的手柄,因为常年浸透盐水,又重又滑,估摸超过5公斤。

这个班晒盐工人共6人,其中有2个晒盐师傅。该班的责任盐田有200多亩,今天产盐的面积有四五十亩。盐田底部垫有砖块,约10厘米深的卤水下面铺着一层白色的粗盐。

收盐,就是要用盐耙将水底的盐拨拢成堆,并挑进盐仓。陈国丽说:“必须赶在下雨前把盐收进仓,否则雨水冲淡卤水,就会把盐溶化了。”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