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评论:自贸区时代呼唤跨国经营人才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中国与东盟双方的经贸以及文化、教育、科技和体育交流与合作如火如荼。除了双边货物贸易额大幅度增长外,双方的服务贸易和相互投资也在稳步推进。适应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需要,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积极稳妥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进一步扩大了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更好地支持企业“走出去”。

出口与境外投资是与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战略,我区着力发挥区位优势,将境外战略目标重点放在拓展东盟市场。人民银行有关《管理办法》的实施,对已经或有志于“走进东盟”的广西企业来说,带来了显而易见的便利,并将有效地鼓励更多的广西企业“走向东盟”。

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扩大企业生存空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然而,进行跨国经营,企业面对的困难和复杂情况都远甚于本土。要成功拓展国际市场,企业不仅要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还必须具备能熟练运筹于国际市场的人才队伍。异国他乡,语言不同,制度有别,规程独特。企业“走出去”,首先要有熟练掌握本国和国际通用语言尤其是投资对象国的语言翻译;闯荡国际市场,企业还要有能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操作规程和国际惯例的专门经营人才。

多年来,特别是自2004年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以来,广西在培养东盟国家语言人才方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广西民族大学从1964年起就开设了越南语、老挝语、泰语三个语种专业,并从1993年开始实行走出去的开放式培养,把学习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等语言的学生送出国门培养。作为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目前该校已开设齐全东盟10国的主要语种专业课程。此外,广西大学等其他的一些大专院校,也陆续开设了东盟国家语种学习专业。我区培养的东盟国家语言翻译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为广西乃至中国与东盟的交流合作,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我区为企业“走向东盟”培养和储备的翻译人才已经有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而在培养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操作规程和国际惯例的专门经营人才方面,还是我区人才“木桶”上的一块短板。在我区已连续成功承办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与东盟贸易额持续大幅递增的背景下,纵观我区企业“走向东盟”仍步履沉重的境况,不难看出,除了企业本身的实力有待增强以及企业当家人对外扩张的意识不足外,企业缺乏拓展国际市场的经营人才,无疑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国外投资办厂,涉及与国内完全不同的法律、货币、金融、保险、合同及商业惯例等,对此不熟悉,就不具备在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正如有识之士总结的,在国内搞工程是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过程,在国外搞工程,不仅如此,还是法律过程、货币金融过程、国际公共关系过程等。与培养语言翻译相比,国际经营人才的培养堪称一项难度更大的系统工程。也正是因为难度大,才需要各级政府乃至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下气力进行相关的规划和部署,合力加以解决。展望相关的前景,可以一句话概括:跨国经营人才队伍壮大之日,广西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制胜之时。(盘聿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