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运行一周年。
自贸区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广西作为中国对东盟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承担着面向东盟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广西高校抓住东盟自贸区建成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纷纷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打造东盟非通用语种人才高地
互派“留学生”,跨国去“取经”,是广西高校培养非通用语种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韦树关介绍说,学校从1964年起开设东南亚非通用语种专业,当时只有越南语、老挝语、泰语,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开设越南语、泰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等专业,涵盖了东盟9国的官方语种课程,是全国开设非通用语种外语本科专业最多的高校之一。
“招生旺,源于就业好。”广西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办主任韦德宗说,近几年来,广西民族大学非通用语种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基本上为100%,此类人才需求量继续呈快速增长势头,且供不应求。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南宁,东盟非通用语种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众多高校根据自身特色与东盟国家的高校合作互相培训学生。更多的高校则开设对外汉语、非通用语种等专业,学生先在国内学习一两年,然后派到东盟国家进行短期或者长期留学。
2009年毕业于广西财经学院的林海青曾在广西学习3年,随后到越南学习半年,现在一家国际顶级公司当越南语翻译。她深有感触地说:“到越南的留学经历,使我开阔了视野,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对现在的工作很有帮助。”
有着12年对外教学交流经验的广西师范学院副教授梁谷子说:“以前都是东盟国家送学生过来培训,现在东盟发展后,他们的某些特色教育也很有优势,我们和他们合作,送学生过去学习深造,可以填报我们教育的空缺。”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师范大学就与越南开展合作办学,现已与40个国家和地区近20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在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的175所大学和机构中,东盟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就有98所,我们之间的合作非常深入,具有面广量大的特点。”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蔡昌卓告诉记者。
下一页 |
第 [1]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