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船长解船:它是一个文化符号
关于这艘船最初的创意来源,“船长”邓锐斌解释说,这不是一艘普通的船,而是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一个符号。“这艘船的意义在于告诉世人,中国与亚洲各国之间早已接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从珠江水系启航的,而现在,整个亚洲又因为亚运会,再次回到这里,再次启航,彰显中国人的气魄。”
大船是怎么造出来的?
“你们看到的已经是第三艘船了”
“你们在开幕式上看到的那艘船,已经是我们做的第三艘船了。”邓导告诉记者,从最初创意到最终正式演出,这艘船已经大变样。“最开始的创意图是美国专家迈克菲逊画的,他是外国人,所以画的船也是西式的。我们导演组看到后,觉得不能体现中国文化,所以把船的造型修改成中式仿古船,并且是具有岭南风格的。”
2009年底,第一艘船制作完成,可是导演组验船后发现,船虽然能左右前后摇摆,但还存在一些技术缺陷,演员在上面没法表演,需要改。于是,这艘船变成纪念品被留在了杭州。修改后第二艘船于2010年1月在杭州完工,便被秘密运送到广州,“躲”在白云区钟落潭一个偏僻的小工厂里,“我们带着所有演员,就在这个小工厂里,完成各种摇摆、攀爬等技术动作的设计和排练,一直封闭排练到七八月份。”
“在排练的过程中,陈维亚总导演问,还能不能让船晃动得更大些?于是,我们又在原有的钢材上把船身加长,修整底盘,还换了轮子,这就是第三艘船。”那这艘船到底能晃到什么程度?“我们水手一上船就晕,有的反胃有的都吐了。”邓导爆料说,最搞笑的是负责带水手排练的广西籍导演闵锐,他当时很爽快地接下任务,蹭地跳上船准备指挥,“谁知,他立马晕了,还是演员们把他给扛下去的……”
上一页 下一页 |
第 [1] [2] [3] [4] [5] [6] 页 |
(支持“←、→”键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