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伯乐”成就“千里马”

——驻桂空军某团培养使用地方大学生军官的启示

通讯员 李鹏 赵文


蓝天骄子。

  

  驻桂空军某团党委在培养使用地方大学生军官中,人人当“伯乐”,时时处处当“伯乐”,为他们搭建起了成才的广阔平台。该团近年来接收的65名地方大学生军官中有5人被确定为空军作战部队保留技术骨干,6人被破格提拔使用,3人被广州军区空军评为“优秀大学生干部”,10人获得空军、军区空军奖励,20人次先后走上营连主官和机关股长岗位,32人荣立三等功。

    今年6月底,该团在西北某地参加全军组织的某重大任务中,取得了实弹射击6发6中的优异成绩。执行任务的28名地方大学生军官中,19人在营、连指挥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帮教,让“千里马”崭露头角

 

  2001年7月,怀揣着军人梦想的陈云昌等7名特招大学生走进军营,成为该团的一件新鲜事。当陈云昌下到某营一连后,他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但现实让他遇到了不少的尴尬:带队值班闹笑话,兵器操作玩不转。更让他苦恼的是,跟战士们玩不到一块,连队严明的纪律使他萌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和他同时下到各连队的6名战友遭遇跟他大同小异,总感到战士的眼光怪怪的,心里别提有多失落了。连队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这一现象很快引起了团党委的高度重视。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是什么导致这些地方大学生军官与部队格格不入?团党委“一班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文凭不等于军事素质,学历不等于能力。地方大学生军官还只是穿着军装的地方青年,离一名合格军人还有距离,军事技能、带兵能力还处于“萌芽”状态;他们的“书生气”还没有完全转变,对部队的条令条例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一些严格规定还一时难以接受;少数人“拉不下架子,扑不下身子”,爱军习武、建功军营的意识不强。团党委也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团领导在抓军官队伍建设时忽略了对地方大学生军官的教育、管理、引导和培养,使用起来不尽如人意。

 

  好苗还要良肥催。团党委着眼全面发展、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地方大学生军官量身打造了一套培养方案:岗前培训“三包一”。由干部部门牵头,团里对他们集中进行一个月的培训,选用优秀军官骨干对他们实施全程“帮带”,由一名团领导、一名连队主官、一名优秀班长“三对一”进行传帮带。期间,安排团优秀技术军官与他们结对子,帮助他们迈过兵器理论入门这道“坎”。基层任职“三步走”。第一步,当普通一兵,让他们感受战斗班的训练、生活气氛;第二步,代理班长,培养他们的带兵、组训能力;第三步,走上排长或助工岗位,锻炼他们的组织指挥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军官。

 

  雏凤清于老凤声。顺利踢出“头三脚”后,陈云昌等7名大学生军官的转变令人耳目一新:任职不到1年,他们人人成为本专业的组训和技术能手。3人先后成长为营连主官,4人调入机关。在这种培养模式下,该团历年接收的大学生军官都较快地驶上了成才的“快车道”。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