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发展中的梧州职业学院——西江之畔的高职明珠

    一、梧州职业学院的性质和规模

    梧州职业学院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招生资格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

    梧州职业学院占地927亩。目前设置有15个专业,规划到2012年,从现有的给排水工程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等15个专业设置发展到25个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在2008年招生规模的基础上,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2009年招生2200人,生源地从区内扩展到江西、湖南、云南、贵州、广东、海南、新疆等7个省区。规划到2012年,在校生达一万人以上。

    二、梧州职业学院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

    梧州职业学院座落于“泛珠三角经济圈”和“泛北部湾经济圈”交汇节点的区域性枢纽城市一一广西东部的梧州市,具有突出的地理区域位置优势。             

    梧州市是我国西部12个省(市)区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接受粤港澳辐射最前沿地区。区位优势明显。

    梧州职业学院位于梧州市三龙大道中段,紧靠梧州市金晖汽车总站、洛湛铁路梧州火车站、梧州飞机场;南(宁)梧高速、桂(林)梧高速、广(州)梧高速、肇(庆)、玉(林)梧高速等四大高速公路汇集梧州。陆路、水路、航空交通十分方便。

    三、梧州职业学院的快速建设和发展

    梧州职业学院是桂东南地区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是梧州市委、市政府重点培育打造四大发展基地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单位。

    梧州职业学院办学实力强劲,建设和发展迅速。2007年开始动工的学院一期工程于2008年上半年全部完成。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征用土地450亩,校舍建筑8.5万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680万元,图书资料8万册,办公大楼、学生教室、学生宿舍、学生饭堂、学院超市商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及花园式休闲活动场地等教育教学设施、教学仪器设备硬件一应俱全。

    2009年初开始,又抓紧投入第二期扩建工程和抓紧扩大招生工程。计划2009年—2010年再投资2亿元人民币,进行校舍建设和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及增购42.9万册图书资料。

    专业设置有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网络系统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商务英语、艺术设计(艺术类)等15个专业。

    此外,今年还将开设工业与民用建筑、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4个大专预科专业。2012年,专业设置将由目前的15个发展到25个。

    四、梧州职业学院独特的办学特色 

    梧州职业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创出了符合学生学知识、学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的独特的办学特色。

    特色一:就业导向——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需求,面向泛珠江三角区域发展专业。

    特色二:校企结合——以企业为依托,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构建校企合作办学平台。

    特色三:双证制度——实施“双证制度”,培养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能人才。

    特色四:职业实训——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不同的职业面向,采取相应灵活的职业实训模式。

    五、梧州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一)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

    学院办学理念先进,实验实训基地配套,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以提高人口素质和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对学生进行按需培养,学理论、学技能,努力开拓合作办学渠道,通过与企业及名校的强强合作,使他们“学有所成,创业有路”。

  (二)以就业为导向抓技能教学

    梧州职业学院坚持质量立校,大力开展教学改革,推行教育创新,实行“抓基础、重实践、强素质、升能力”的人才培养方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兴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努力探索创新与发展有机结合的育人模式。

  (三)积极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并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

    学院在沿海发达地区建立就业网络,设立就业办事处,构建强大的就业保障体系,并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为学生解除就业的后顾之忧。

  (四)优越的就业环境

    梧州市地处广西东大门,素有“百年商埠”之称,并有“世界人造宝石之都” 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梧州市经济发展迅速,商贸鼎盛,市面繁荣。目前,梧州市政府正在着力打造加工制造、物流、商贸、旅游休闲四大发展基地,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在未来的五年发展过程中,梧州职业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先导;以特色专业为龙头;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产学互动为途径;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促进步,以质量创品牌;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服务市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专门人才而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