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田阳县推行"农事村办":架起干群“连心桥”

田阳县各“农事村办”服务站点开设就业服务专窗,免费为返乡农民工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等,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再就业。莫有合 凌安友/摄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许丹婷

百里村的早晨,在“农事村办”服务站“吱呀”一声开门后,渐渐热闹起来。前来服务站办证、领取补贴、看书读报的群众络绎不绝,乡亲们露出满意的笑容。田阳县推行的“农事村办”工作制度,通过基层政府服务向农村扩展前移,有效转变了干部作风,使农民急需办理的事情尽可能在村屯一级就得到受理。民心,在这里悄悄凝聚……

转变,让群众拍手叫好

早上9时,田阳县百育村的韦守平侍弄完地里的农活,这才抄着手悠哉悠哉来到村头的“农事村办”服务站,在村干部的指导下填写好两份建房申请表,并被告知两天后可以来领取审批材料了。

“如果放在过去,我得早上五六点钟就得起来,自己到镇里领表格,再一层层找组里、村里、镇里的相关干部签字,起码要跑一个星期!”韦守平感慨地说。群众从原来的村里、镇里、县里来回跑,到现在的“农事不出村”;办证从六七个程序简化为填表、领取证明两步;从过去的追着干部跑,到现在反过来要干部围着群众转——这就是田阳县“农事村办”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民兄弟们对此纷纷叫好。

田阳县创新“农事村办”工作新模式,以县、乡、村、屯、户等五级服务站点为依托,将乡镇工作职能和服务平台前移到村到屯。同时紧紧围绕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建立健全并完善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制度。2008年3月28日,该县组织农业、畜牧、卫生等10多个部门到坡洪镇琴华村开展“农事村办”服务活动,村民杨松淑在参加完卫生局开展的义务检查就诊活动后,高兴地说:以前办事最怕遇上干部拖拉推诿、脸色难看,这种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乡镇、村干部在为群众服务过程中,进一步树立了执政为民的理念,工作作风明显改善。

基层党委政府工作方式变行政命令为主为示范引导为主,变管理为主为服务为主,实现了乡镇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2007年以来,全县21个站点“农事村办”共为群众办理各类证件2162本,为受灾、五保户和困难户送去救济粮食137万公斤,发放各类补贴162万元,为群众节约往返车费达28万元。“农事村办”让农村群众实现“证照村里办、补贴村里发、小病村里看、矛盾村里调、信息村里问、农资村里买、书报村里读”,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普遍称赞。

转变,使干群关系更为和谐

原来是等群众来求我办事,现在要每周固定上班时间为群众服务,干部们怎么应对“心理落差”?百育镇党委委员林豹一语道破:“上班有规律,效率才提高。群众对干部的工作满意了,我们的威信也随之提升。”

过去,村干部们“公章在口袋,办公在膝盖”,群众办事要从干部家里一路追到村委、田头。自从实行“农事村办”,群众在上班时间内都能快速满意地办事,干部也能合理安排时间,一心带领群众搞发展。同时,由于“农事村办”的规范化、程序化要求较高,促使干部们加强学习,自身综合素质、工作水平也相应提高。不少村干部高兴地表示,推行“农事村办”以来,干起工作来更得心应手,干群关系也更为和谐:“以前,我们经常替群众打电话到镇里、县里四处询问办证要去哪里盖章,讲得喉咙冒烟,群众还常跑冤枉路;现在各种办事程序都印在我们心里,只要群众的材料齐全,三五下就办完了!”

今年2月,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造成玉凤镇华彰村100多亩油菜花种植试验基地严重受旱,作物长势缓慢。玉凤镇镇直干部职工全部下到该村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抗旱自救,村民们一呼百应,纷纷拿来工具,安装抽水设施、整修堤坝渠道、挑水浇灌、除草施肥等,有效地缓解了旱情。

群众朴实的行动就是对“农事村办”的最大肯定,“农事村办”为群众办成最需要办、自己办不了的事例数不胜数:2008年以来,田阳县为农民群众发放粮食综合直补、能繁母猪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类补贴2761.43万元,1020户倒房恢复重建户搬入新居,最后3920个无电户结束了点蜡烛油灯的历史……有了合适的平台和规范制度,干部才能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真心贴近农民;群众感觉到领导干部不是处在对立面的“管理者”、而是“服务员”,真正把干部当朋友,政府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效落实。

实践证明,推行“农事村办”不仅强化了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也促进了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农事村办”已经成为了解民情的窗口、办理民事的载体、解决民忧的途径、凝聚民心的纽带、造福民众的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