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北海银海区舞动渔业经济龙头

北海素有中国四大渔场之美称,北海的海产品产量占广西的80%以上,而北海的海产品主要在银海区。该区紧紧抓住海洋渔业这个产业优势,捕养结合,大力发展海产品加工业,走出了一条“捕捞+养殖+加工”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渔业经济路子。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培育发展,该区渔业经济一跃成为北部湾沿海地区的龙头产业。

  稳定海洋捕捞 开发远洋渔业

  银海区所辖四个镇均是沿海乡镇,海洋渔业是支柱产业。全区有渔港3个,其中电建渔港是广西最大渔业港口;有各类大小渔船800多艘,年捕捞量达15.5万吨,产值近10亿元。

  近年来,该区为确保海洋渔业平稳发展,大力发展具有远洋捕捞能力的钢质渔船,拓展渔业生产空间。引导大功率渔船到西沙群岛附近和海南东部渔场作业,开发新渔场。推广普及大网目和变水层拖网技术,开展渔船节能和保鲜试验,提高渔产品附加值。加大渔港设施改造力度,更新改造了渔港远程监控系统,国家农业部己下拨1000多万元用于电建渔港改造,下半年即将动工建设。

  针对近期渔需物资价格急剧上升,为缓解油价上涨给渔民带来的压力,该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柴油补贴政策,为确保渔业用柴油补贴款及时、足额发放到渔民手中,该区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渔业部门具体负责,财政、发改等部门协调支持,纪委和监察部门严格监督,实行专户专帐管理,从根本上保证了补贴资金的准确、快速发放。到目前为止,该区己向渔民发放柴油补贴款达8000多万元。

  日前,笔者在该区电建渔港看到,渔民迎来了伏季休渔后的第一个渔汛高峰期,返航的渔船渔货满仓,渔托上盛满着一托托鲜活的鱿鱼、大虾、马鲛… …渔民们正忙着把渔货抬上岸,准备装车启运。据统计,到7月底止,该区实现海洋捕捞产量8.5万吨,产值5.7亿元,保持良好的平稳生产态势。

  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水产养殖

  银海区具有丰富的海水、淡水两大水资源优势,全区海岸线长近百公里,有可供发展养殖的浅海滩涂10多万亩。近年来,该区把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作为振兴渔业经济的一个增长点,现己建成对虾、罗非鱼及贝类等名优品种养殖基地10多个,养殖面积4万多亩,年产量达5万吨,产值4.2亿元。

  今年年初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给该区水产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特别是罗非鱼养殖几乎是全军覆灭。面对灾情,该区把恢复优势品种罗非鱼、对虾规模化养殖,重建水产品加工出口养殖基地和科技示范基地作为水产业灾后重建的突破口。组织科技专家深入一线,进村入户,现场解决各类技术难题。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结纽带作用,提高农民养殖经营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共同增收致富。赤江村村民在该村水产养殖协会的带领下,现发展有会员69人,会员对虾养殖面积3745亩。该区象这样的养殖协会己发展到10多个。同时,及时发放水产养殖补贴资金128.97万元,扶持农民进行恢复养殖。目前,己发展对虾养殖2万亩,罗非鱼养殖4000亩;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1.1万亩;经养殖出口登记备案的养殖场达11个,备案面积3645亩。

  经过几个月的灾后恢复,该区水产养殖业又呈现稳步增长的好态势,1-7月,全区水产养殖产量3.11万吨,产值2.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2%和36.31%。

  拓展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

  该区以侨港半岛为水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已经建成钦国冷冻、银华水产、德洋水产等10多家海产品加工企业,今年又新增建海盛水产品加工、海源水产、鑫华水产等4家海产品加工企业,构筑起对接海外市场的海产品加工产业群,成为广西最大的海产品加工基地。

  作为北海市出口创汇十强企业之一的钦国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是该区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海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年生产加工海产品达1.5万吨,其中90%以上的产品出口东盟及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开发的新品种“生食鱼片”、“带鱼鱼糜糕”、“蒸煮凤尾虾”等受到海外市场的青睐。同时,公司还深加工南美白对虾(冻虾仁)、单冻罗非鱼片、煮文蛤肉等养殖性水产品。连续多年来,海产品出口量位居北海市水产行业企业的第一位。

  该区提高海产品加工专业户、专业村的集约化、标准化生产能力。组织海产品加工专业户树品牌,闯市场。电建村是在当地颇有名气的一个以加工虾米为主的海产品加工专业村,“电建虾米”因产自该村而得名,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年加工生产虾米达1200吨以上,仅虾米销售收入就达9000多万元。为保护和发展好“电建虾米”这个多年形成的品牌,使之不仅在国内打响,还走出国门,促使村民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如今,“电建虾米”已远销到东南亚地区,生意越做越红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