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芒种的“芒”指的是什么吗?
2024年5月20日(农历甲辰年四月十三日)20时59分,迎节气“小满”。
华北地区对冬小麦、豌豆等作物及时浇返青水,耙地防旱保墒,适时除草,早防病虫害发生。华东、华南地区抓紧早稻播种,做好秧田防寒;修剪茶树,追施催芽肥;冬小麦拔节、油菜开花,适时追肥,浇水灌溉,防止湿害。惊蛰·文化习俗
新闻+政务服务商务
寒露时节,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传说中鸟雀于深秋潜入海中,蛤蜊类的贝壳条纹、色泽与雀鸟近似,古人以为是雀鸟所化;三候菊有黄华,黄色的菊花在秋天绽放。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同时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寒露节气后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此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养生应以保养阴精为主寒露节气应尽量少穿凉鞋、不露脚踝可用艾叶、花椒、当归等药材煮水沐足能起到很好的温经通络的效果进入寒露节气后
2023年10月8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寒露是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一个重要节气。晨起,露珠从初秋的清凉变为深秋的冰凉,透出丝丝寒意。此时,北方天高云淡,偶见早霜,开始逐渐迈入冬季,南方桂花飘香,也有了秋的迹象。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2023年8月23日我们迎来处暑这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者,“出暑”也暑热正式终结秋便有了秋的味道此时的大地阵阵秋风令人神清气爽片片落叶绘就斑斓画卷在北方若下雨仿佛一叶知秋若晴朗也无复暑气谁能不赞一句“天凉好个秋”俗话说“七月八月看巧云”暑气渐止云彩也疏散自如不似夏天浓云成块正是出游迎秋看云的好时节一起感受“处暑”里的中国智慧↓↓↓历经春的勃勃生机夏的热烈盛放走向秋的成熟内敛“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一年四季,各有风貌秋天的意境尤为高远愿你我有“坐看云起时”的闲适豁达在节气中体会古人的智慧。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今天(8月23日)迎来处暑节气,处暑的到来,意味着炎热即将过去,秋风渐起送清凉。【全国秋老虎地图】暑将尽热未止 南方警惕秋老虎出没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降低,它所带来的热量随之减弱,暑气逐渐消退。对于北方大部来说
答案或许就在古人的透气穿搭上。“绫罗绸缎”中的“罗”是我国传统丝织物的一种,凡是应用绞纱组织的织物,统称为“罗”。 这件褐色罗镶彩绘花边广袖袍出土自福州南宋黄昇墓,现藏于福建博物院。这件广袖袍以罗制成,合领对襟开叉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北京时间7月7日16时31分将迎来小暑节气。此时节,荷花开放,从南到北,处处荷韵;栀子花、白兰花、茉莉花进入盛花期,微风吹来,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小暑时节虽然每日里让人汗流浃背、热得难受,但也正是荷花盛放之时,“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
黎寒池摄除了“亭亭出水中”的荷花,在我国江南地区,栀子花、白兰花与茉莉花通常会在小暑前后进入盛花期,因此也被称为“夏日三白”。
2023年2月4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
今日大雪,一起来欣赏南方美丽的冰雪美景吧!
新华社天津11月21日电(记者周润健)“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北京时间11月22日16时20分将迎来小雪节气,意味着降水量渐增。此时节,气温越来越低,寒气也越来越重。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第二个节气,一般在公历每年11月22日或23日。海报制作:安宁
立冬,朔风吹拂,冬蛰初始,万物闭藏。在寒霜飘落的时节里,宽展心境,休养生息,煮酒温茶待仲冬。
新华社天津11月6日电(记者周润健)“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北京时间11月7日18时45分将迎来立冬节气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第一个节气
10月23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黄叶如金,银晶熠熠。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在我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寒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的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作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24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敦煌研究院授权新华网独家发布《一年好景 岁时敦煌》系列纪录片,通过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壁画的视频生动演绎和敦煌文书记载,诠释24节气的古往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