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不能代表什么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光芒在听记者报完这个“死活读不下去前10名作品”后,他的第一反应是,这些读者是不是故意的,“现在很多年轻人就喜欢反其道而行之,追求的个性。”张教授认为,这个“3000名”读者也不说明什么,更何况,参加此类活动的多半是年轻人,他们本来就更喜欢网络阅读和轻阅读,所以并不能代表什么。 【详细】 |
经典名著缘何“读不下去”?
那么,缘何当今读者读不下去名著?据报道,读者读不下去这些书的理由可谓是千奇百怪。整合这些理由,不难发现,大多人们似乎更加倡导越简单,越短小的通俗书籍,而渐渐远离篇幅长的大部头经典著作。这份榜单充分显示了当下国内青年人的读书现状,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会接触各式各样的信息,年轻人们忙于接收这些铺天盖地的信息。虽然获得信息便捷,但渐渐形成一种浮躁的心境,无法静下心来阅读经典,反省自身。那么这些信息就一定与知识相等吗?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虽然信息量大,但是其中还是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没有一颗平静的心来进行斟酌,思考是无法获得正确知识的。 【详细】 |
排行需要门当户对
对比这个网络测评,是个荒谬的小笑话,供人消遣一下而已。道理很简单,3000个样本不可能代表读书人,这个取样率显然太低了。另外,网络本就是一个聚集微阅读者、浅阅读者和碎片阅读者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调研对象指向大部头的严肃作品,难怪死活读不下去。
不过话说回来,在我们强调内容与受访者相匹配、对应的同时,也确实应该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各种类型读者的比例。我们必须承认,阅读、审美是有高下深浅之分的,这个高下深浅不是评价阅读者和审美者的水平,而是指阅读和审美的难度。深度阅读是有难度的,高水平的审美是需要思想基础的,碎片读者群越大,深度阅读者的数量就会越少。【详细】 |
四大名著“死活读不下去”,谁的不幸
虽然是“纯属吐槽,看看就好”,但当《红楼梦》等四大经典名著和《百年孤独》等国外名著一起“不幸”入选“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时,恐怕不仅仅是恶作剧了。事实上,在笔者看来,与其说是经典的“不幸”,不如说是我们与时代的“不幸”。
经典是文化传承的载体。经过历史积淀而流传下来的经典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蕴含着丰厚的思想哲理和人文内涵,可以启迪人生、陶冶情操、塑造品德、净化心灵。但是,当被我们以“不实用”或者不能兑现为“社会利益通行证”而加以拒绝的时候,在笔者看来,这是值得13亿人口共同反思的。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