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教授”带来的惊喜与争议



  3月20日,中南大学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校长张尧学宣布,破格聘任攻克国际数学难题的在校学生刘路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今年22岁的刘路成为我国目前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

  在学术人才尤其是“学术明星”严重稀缺的年代,公众对于科学人才、科学天才的渴望,可比“大旱之望云霓”。在看到“22岁教授”的卓越成绩,我们也确实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在强有力的事实面前,几乎没有人怀疑“中国最年轻教授”的评定过程是否符合程序正义、是否存在舞弊行为。许多网友,丝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将一众好词赋予到了这位“中国最年轻教授”身上。

  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表示:“破格聘用刘路是基于对仅为本科学生的他能够破解世界级难题所表现出来的科研能力的肯定,这不是一般学者能够做到的。中南大学将会为他提供好的科研平台和环境,希望他能将自己的天赋充分展现。”也有人发出质疑,22岁的正教授级研究员,有点草率吧?

“22岁教授”带来的惊喜
“22岁教授”破了什么格?

  聘“22岁教授”让人感觉一惊一乍的

  刘路之所以能破解“在数理逻辑学中沉寂了20年的难题”,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平时把数学、物理作为爱好并体会到了很大的乐趣。现在,他成了教授级研究员,就必须对得起职称和重奖,不能只为爱好和乐趣而钻研学问。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即便能撞上千里马,也未必是千里马的福气。面对舆论追捧的“天才”,一所大学失去了自信和远见,一惊一乍,这种浮躁又怎能不让人忧虑? [详细]  

  “22岁教授”破了什么格?

  当前,国内大学纷纷提出建设综合性大学,发展趋同化。张尧学说,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人力、财力等资源有限,每个大学都要建设得门类齐全,必然造成资源浪费,甚至恶性竞争。

  此外,应试教育不能再带进大学。张尧学这样描述一流大学:在基础研究上有嵌入人类知识宝库的创新成果;在应用研究上有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在人才培养上有活跃于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在精神血脉上有自己的文化传承。 [详细]

  “22岁教授”带来惊喜,却无法回答钱学森之问

  在学术人才尤其是“学术明星”严重稀缺的年代,公众对于科学人才、科学天才的渴望,可比“大旱之望云霓”。在看到“22岁教授”的卓越成绩,我们也确实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喜悦。。许多网友,丝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将一众好词赋予到了这位“中国最年轻教授”身上。

  显然,对于“22岁教授”,公众心中充满了希望。可是,希望与失望往往共存,就既往给我们带来了惊喜的科研成果、学术天才而言,在一段时候之后难免给公众以失望的结果。那些寄托了国人许多学术理想的“科大少年”、那个让国人认为可以挺直腰板的“中国汉芯”、那些在高考作文中表现出现的作文天才和国学天才。……给我们的答案,几乎雷同。[详细]

  “22岁教授”:破格还是草率?

  成功攻克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的22岁在校学生刘路20日被中南大学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中南大学的这一举措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表示:“破格聘用刘路是基于对仅为本科学生的他能够破解世界级难题所表现出来的科研能力的肯定,这不是一般学者能够做到的。中南大学将会为他提供好的科研平台和环境,希望他能将自己的天赋充分展现。”

  王传涛认为,“22岁教授”,带给了我们不少惊喜,但也带给了我们许多担忧和疑问。刘路暂时的成功,并不能证明什么。刘路一个人,也承载不起整个国家对于学术型人才的希望和寄托。在这里,笔者只能祝福刘路能够在今后的人生路中一路走好。也希望社会舆论不要把他过早地捧成“学界明星”或“数学天才”。[详细]

“22岁教授”如何用?
对“22岁教授”捧杀

  异见22岁教授莫成新的“伤仲永”

  刘路现在取得的成功,只能带来短暂的喜悦。公众还有不少担忧和疑问:其一,天才少年并不少见,会不会成为被“捧杀”的方仲永呢?其二,就成长的环境而言,仍然处于中国大学体制的刘路,会不会在日后的工作与学习之中因为行政权力的影响而导致科研的不独立?

  虽然以上两个问题很像“不怀好意”的诅咒,但现在的环境之下,这样的问题并非完全没有根据。可以肯定的是,刘路个人的成功,并不能证明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机制的成功,“钱学森之问”仍然没有肯定和明确的答案。[详细]  

  对22岁教授既不棒杀也不捧杀

  前天下午,中国最年轻的教授出炉——中南大学22岁的大三学生刘路,由于破解了堪称国际数学难题的“西塔番猜想”,被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还获得百万元的奖励。这件事已经成为网上的热点,转帖万千,不胫而走。刘路的破解,震惊了国际数学逻辑界,而22岁的正教授,又如何震惊我们的国人呢?

  中国缺乏创新的传统。几千年来的“存天理、灭人欲”,已经扼杀了国人的聪明和激情。中国亟须培育创新的土壤,尊重人才、崇尚创造、包容个性、宽容失败,还要加上一条,既不要棒杀,也不要捧杀。[详细]

  赵艳生:22岁教授要用好奇才防畸用

  22岁的刘路被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这真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比他破解“西塔潘猜想”还要神奇。这个大学本科毕业生一夜之间就成了教授,这爆炸性的新闻抢夺亿万人的眼球。其实,看刘路的成才路,总也离不开“西塔潘猜想”,在破解这道国际数学难题之前,刘路只是一个普通的刘路。而在破解难题之后,刘路一下子成了中南大学的骄傲,而且也成了民族的英雄。

  中南大学的这些举动,让笔者想到了多年前一些名校的少年天才班,刘路虽然早已不是少年,但中南大学对他的这一系列举动,有少年天才班的影子,这些都要防止对“天才”、“奇才”的“畸用”,要尊重人才发展的规律。[详细]

  佘宗明:勿对22岁教授过度“捧杀”

  数学家杨涛就认为,这类水平的“猜想”很多,媒体不必刻意拔高,鼓励也该适可而止。还有留学生称,“西塔潘猜想”并没外界想的那么玄乎,只是一般意义上的难题,虽有价值,但跟“世界级”搭不上界;其提出者西塔潘,也不是传言中的“知名数理逻辑学家”,学术造诣不高。攻克“西塔潘猜想”,究竟是“发现新大陆”,还是被媒体夸大意义,尚存争议。

  尽管有网民声称,在头衔通胀、“教授名号”贬值的当下,给刘路教授待遇不为过。可“特殊待遇”的给予,当有明晰尺度。刘路的“N级跳”,丰厚的物质奖励,应契合公平程序。过度追捧,就可能混淆“激励”与“捧杀”界限,制造出虚幻满足的陷阱。[详细]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广告 | 意见建议 | 版权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信息
广西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008302 ICP证 桂B2-20040022 故障电话:0771-5690008-8325
广西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