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时

 

  “读书无用论”最经典版本莫过于大学校园里流行的那个语惊四座的段子:甲骨文公司CEO埃里森在耶鲁大学演讲,说在座的大学生统统是失败者,并举证世界上的首富、二富、四富,不是没上大学,就是中途辍学,他自己更是被耶鲁开除,号召大家退学算了。

  中国陕西农民韩培印日前感叹,“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是不是?”9年前,儿子韩胜利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在坚信儿子毕业后定能“出人头地”,老韩倾全家所有,并进城打工,还四处举债支持儿子完成学业。然而令他吃惊的是,儿子每月工资根本无法还完之前的欠债——儿子的收入甚至不如当农民工的老韩自己。这正常吗?[详情]

  老韩的质疑直指读书、大学、知识、命运等敏感字眼,我们不能小觑,因为其杀伤力极大。这不,有人就在嘻笑怒骂中亮出大学生儿子收入不如民工爹,有道理的观点。具体理由?你懂的!。[详情]

上大学没用
 
上大学没用理由多
低工资演变成读书无用论并非无知
 
会开三轮真的比会读书强
  家长因为大学生儿子的收入不如自己打工的高,因为大学毕业好几年都无法收回上学的投入成本,从大学生低工资演变成读书无用论的想法实属人之常情,是理性的评价,而不是无知的认识。如果有人以低工资不等于读书无用作论点,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就是自我安慰,自欺欺人。当然造成当下读书无用论的盛行,错不在有这样想法的人,而在于我们的社会。[详情]     老韩面对遭遇还感慨:读书不如开三轮!其实,开好三轮是一项看家本领,更包含着一种成功的方法。三百六十行成功的方法都和开三轮一样。上大学就能有出息、有前途的想法落伍了。大学生要想找到好工作,实现自身的价值,光靠读书是不够的,还要像三轮师傅一样努力。因为大学文凭只是一块进入职场能的敲门砖,能否成功你还得有真正的看家本领,毕竟社会需要的是真正的人才。[详情]
“读书改变命运”像一场尴尬“赌博”
 
当“中国式父亲”遭遇“中国式大学”
  韩培印以及韩胜利的遭遇,或许正是中国千千万万普通农村家庭的缩影。“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很长时间里曾是许多农家子弟向上攀升的唯一通道。上了大学,未必会有个好前途;不上大学,前程更加迷茫。可是现在当他们在城乡差别、体制内教育弊端的现实壁垒前,发现这个投资不但周期很长,而且代价很大,投资的回报更变得不可预知时,你还指望中国千万农村家庭压上全部身家,坚定地将这种投资“游戏”进行下去吗? [详情]     有新闻称“现在的本科就相当于以前的初中,硕士相当于以前的高中,博士才相当于以前的本科”,当老韩为儿子考上大学引以为傲,节衣缩食为儿子积攒未来的时候,何曾想到,自己倾尽所有全力打造的只是“相当于以前的初中”的儿子?大学已然成为普及教育,而农村还将上大学视为上升通道,当来之不易的巨大投入,沦为没有任何产出的沉没成本,高额的投入与出路渺茫让他们陷入两难,“中国式父亲”遭遇“中国式大学”,悲情不免因此一再上演。[详情]
读书根本不能改变什么
 
为何频发“读书无用”的悲凉感叹
  在当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形势下,期望大学毕业后多挣钱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然而,大学扩招让大学生的学历开始贬值,如果大学生没有学有所用,实践能力匮乏,当然难以学以致用,最终难以拥有相应的报酬。所以要想破解读书无用的现实,就迫切需要解决体脑倒挂的情形。否则,读书真的不能改变什么。[详情]     农民从经济角度衡量读书是否有用根源在于农村贫困。当家庭发展上缺乏依靠,种地、打工的收入微薄,他们寄望子女上大学找到好工作,填上家庭为其上大学所掏出的窟窿,另外还想实现投资回报,提高家庭整体的收入。而现状却是韩培印的儿子与全国成百上千万学生一样遇到了扩招潮和随之而来的就业难,收入低,农民家庭不得不承受投资失败,甚至血本无归。农村的贫困很可能就此陷入恶性循环。[详情]
重新认识“上大学”
 
重塑“上大学”信心
知识改变命运,不是场美丽的误会
 
必须回答好“民工老韩之问”
  面对“知识能否改变命运”的追问,人们应重新认识:知识改变命运不等于文凭改变命运;改变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变化;以财富地位差别来划分命运差别是狭隘的。大学教育让知识转化为能力,改变思维方式促进工作成效,最终使精神世界有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追求,这才是命运改变的真谛。[详情]     “中国式父母”遭遇“中国式产业结构”、“中国式大学”,必然催生出大学无用、教育无用、学习无用的想法。“民工老韩之问”自然成了公共话题。“以后孙子、孙女,还会让他们上大学吗?”老韩叹了口气说“我看读书是没用的。”能否回答好“民工老韩之问”至关重要。[详情]
上大学与蹬三轮车不能用收入高低来衡量
 
“读书无用”是个“伪命题”
  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而对待工人农民的态度则考验了这个民族的良心。有网友质疑“难道读大学是为了赚大钱,这种思想存在就说明中国的教育有多落后!”一切都用金钱来衡量,显然可怕。须知知识改变命运,改变的是向上机会,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知识货币化。[详情]     大学生儿子工资比不上民工爹,似乎偏离“知识就是财富”而得出的“读书无用论”,令人尴尬又充满争议的结论其实是传统价值和潮流观念的碰撞出的“伪命题”。它提醒我们不是接受现实而是反思改进。工薪分配不合理等体制内问题,我们都应从中反思矛盾根源,解决这些难题。[详情]
工资低 ≠ 读书无用
 
消除寒门子弟读大学无用的隐忧
  不能以工资高低衡量读书是否有用!农民工的高收入是以身体健康为赚钱赌注,比大学生暂时高的工资是得不偿失的高收入。学校教育是“助推器”,工资差距最终由个人造成,不能归结于学校教育,有能力的高学历人才依然有高回报,所以正确的态度是:通过读书改变工资高低而不是由工资高低来决定是否读书。[详情]     没有精英选拔方式确保通过独木桥的寒门子弟保有稀缺性的价值,又没有公平的竞争机制保证优秀寒门子弟毕业后获得不错的职业。两头不靠的现实,使寒门子弟上大学成为风险颇大的投资。但眼光放长远看,你没有虚度大学时光,在未来的竞争中,肯定比没读大学的同龄人更有优势。[详情]
不读书更难改变命运
 
寒门子弟不会出头无门
  读书有没有用,上大学有没有用,其实不需要更多的论证。读书不能增加人生的长度,却能增加人生的厚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却能改变人生的方向。读书、上大学未必能如父辈所愿改变身份、地位和收入。读书改变命运其实改变的是人们向上流动的机会,而且不能马上兑现,但如果就此放弃读书,更难改变命运。[详情]     学生个体差异,高等教育盲目扩招供过于求,就业市场不公平竞争,社会阶层之间固化趋势,总总因素让农村大学生就业优势尽失。当务之急应采取措施消除社会底层在教育、就业等方面所受到的歧视,而且这些措施不应是权宜之计,而是制度化。这样寒门子弟才不会真的出头无门。[详情]
 

延伸:书绝不会白读

大学不会白读

  一个人成才与否,接受大学教育当然非常必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接受大学教育的人都一定能有出息。不能因为韩家的遭遇就得出大学“白读了”的结论。一个人学业的精进、人格的养成、视野的开阔、学习能力的提升等等,均有赖大学教育来完成。上大学可能没有改变韩胜利的命运,但至少让他能以更为开阔的眼界审视这个世界。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同样如此,高等教育普及的程度决定了国家的文明程度。[详情]

 

知识不等于智慧

  互联网时代,知识俯拾皆是,大学教育也应从传授知识转向提升智慧,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生存发展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否则就违背了大学应有的哲学教育之义。在中国的大学教育制度没完成这项改革之前,不要把上大学看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因为大学教育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所以,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送进大学的心态,应当一去不复返才好。[详情]

 

 
1
 

广西新闻网总编室制作 实习编辑:丁小燕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广告 | 意见建议 | 版权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信息
广西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008302 ICP证 桂B2-20040022 故障电话:0771-5690008-8325
广西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