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性格测试提升育儿效率和效果?又来割家长韭菜

你是i人还是 e人?席卷全球的MBTI测试,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新名片”。就在求职性格测试仍有争议的过程中,如今,就连小孩子也被“拉”了进来。许多自媒体开始大力宣传,用性格测试结果,指导家长“提升育儿效率和效果”。(7月1日 北京日报客户端)

自媒体的这波宣传,引发网友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性格测试能帮助家长大致了解孩子的性格特质,从而“事半功倍”地进行引导和教育。根据测试结果,家长可以顺着孩子的特质帮助他们更好地养成习惯,发挥出自身优势,成为想成为的人。另一观点认为,孩子不应该参与性格测试。对于尚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性格特征并未定性,如果只在某个阶段进行测试,所得到的结论自然是片面的、不准确的。

人性是极为复杂,所谓的性格测试,将世界上所有人划分为16个类型,无疑是一种缺乏科学性的过度简化。这也是为何媒体舆论一再提醒谨防性格测试成为就业歧视“新马甲”的原因。

就能力与性格而言,能力是决定因素,性格只是促进能力提升或干扰能力发挥效果的细微项。如果一个人的能力有缺陷,性格再符合某种要求,又能干成什么事?如果一个人能力足够,即使性格上有缺陷,虽然不能把事办得更好,但至少不会把事办坏。更不要说有能力的人在工作过程中,也会逐渐让自己的性格去适应工作的需要。

成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还未成年的孩子们了。

孩子的性格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生理素质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变化的。孩子性格在变化,性格测试则固定,一旦接受性格测试的孩子过早地被“贴标签”,被家长或老师认为孩子就是i人或e人,不但让对孩子的科学教育事倍功半,甚至一些孩子可能因为所谓的“内向型人格”标签,产生羞愧、内疚的心理负担。

不被定义的孩子才能走得更远。遗憾的是,这些年来,一些自媒体先是通过“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制造了一波鸡娃焦虑,诱导家长拿钱排除一个个影响孩子拿考分的地雷,收割了一茬茬韭菜;然后又针对“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们对兴趣班的焦虑,通过鼓吹“儿童天赋基因检测”,诱导家长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妨在孩子兴趣上“抢跑”。于是,天赋基因检测业务每单价格400元到1万元不等,自媒体配合相关机构,再割家长韭菜。

随着科普的加强,家校社对家庭教育的科学促进,自媒体之前想出的这些办法出现了递减效应,于是,新的“理论”又产生了——用性格测试结果提升育儿效率和效果。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不是家长的错。但利用家长过于着急的心理,掏尽家长们的钱包,则是一些自媒体的错。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越来越多的自媒体,特别是那些大V自媒体,都与资本加强了合作。资本需要什么,这些自媒体就舆论先行,为资本引流。至于应有的道德情操,在资本付出的金钱面前,则一文不值。

对于一些自媒体以调查报告、理论研究为名推出的一些“家长攻略”,相关部门很难以治理造谣的方式予以治理,还需创新治理方式,在预防和打击中,逐渐减少自媒体和其服务的机构割家长们的韭菜以及扰乱教育秩序。(丁慎毅)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广西新闻网的文章均系广西新闻网原创作品,版权归广西新闻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