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之口
据广西云客户端报道,南宁市“生命救护绿波”机制建立一年来,已先后为160多名危重病患者和临盆孕妇开启生命救护通道,得到人民群众赞誉和社会各界好评。
当人们需要紧急就医时向交警求助,交警随即开辟绿色通道保驾护航,这已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多年来,类似的新闻时常见诸媒体。若说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这类新闻每次出现,总会让人感到精神紧张,因为在繁忙的交通中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并非易事,需要协调多个部门,调动多方力量,运用多项技术。正因如此,能像南宁市这样将其形成工作机制,很不容易。
南宁交警自去年7月起在全国创新建立的“生命救护绿波”机制,明确122接报警平台或路面执勤警力接到市民群众严重受伤、突发危重疾病以及孕妇临盆等需要紧急送医抢救的求助警情时,第一时间转报支队指挥中心,通过“精准指挥、信号绿波、铁骑开道、整体联动”四位一体的应急交通服务保障模式,开启“生命救护绿波”。
“生命救护绿波”机制与时间赛跑、为生命开道,以速度传递了城市温度。与临时一家一家协调、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疏通的紧急处置相比,成熟的工作机制明确了更清晰的职责、更精准的操作,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率。例如前不久的7月5日晚,南宁市下了几个小时大雨,不少路面出现拥堵,市民何先生已怀孕32周的妻子突然羊水破裂急需送医,在向交警求助后,“生命救护绿波”机制随即启动,原本导航显示需要1.5小时才能到达医院,最终用时不到20分钟。
“生命救护绿波”机制之所以获得人民群众赞誉和社会各界好评,其根本之处就在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及集成联动、协同管理的做法。其特点是在新技术、新模式的加持下,通过强化互联互通、联动协同,建立起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的工作机制,并顺畅运行。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群众紧急就医需要一路绿灯,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急难愁盼”问题何尝不需要?各类市场主体在发展中遇到困难,何尝不期盼各相关部门集成联动、协同管理加以解决?
对于各地各部门而言,不妨将“生命救护绿波”机制,广泛运用到各项服务工作中,为群众企业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服务工作更精准、更灵活、更高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广西新闻网的文章均系广西新闻网原创作品,版权归广西新闻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