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钟山县探索耕地整治新模式

2022年以来,钟山县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耕地撂荒难题,以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为抓手,坚持“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开春就开干、坚决不撂荒”的工作理念,创新运用数字科技,推行“两图两策、六到位”工作机制,全面加快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撂荒地整治工作,确保全县耕地撂荒和“非粮化”清零,为国家粮食安全大局贡献钟山工作之“实”、成果之“效”。

创新“智能导航”精准排查,做到整治底数清、情况明

在全区首创使用智能手机地图APP导航排查撂荒地块,将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数据(经过脱密处理)进行技术处理,导入APP显示具体位置为现场核查提供导航功能以及地块相关信息。一是使用操作易。排查人员只要将农业部门推送的数据包导入下载好的地图导航APP,利用手机APP就能快速实地找到撂荒地块,即使年纪大的村干部也能轻松操作,切实做到撂荒地排查不漏一块、不落一户。二是核查信息准。根据农业部门和国土部门提供的数据包导入地图导航APP的功能分类,按地块性质可调查到承包户和流转经营人,按种类可调查到种养类型和年限以及耕地撂荒和“非粮化”的位置、面积、原因等各方面情况,并实时将数据反馈给农业部门。三是工作效率高。彻底解决了原来效率低、费时费力的“地毯式”“拉网式”排查方式难题,仅仅用时一个月就完成了全县撂荒耕地4026个图斑1.93万亩和耕地“非粮化”5.42万亩的精准核查工作。

实行“两图两策”严格管控,推动整治责任实、措施准

制定整治撂荒地网格图、作战图,采取“一户一策”“一地一策”精准措施,推动撂荒地和“非粮化”整治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一是纵横搭建网格图。以县、乡、村、组为单位分别划分“基本格”,县党政主要领导任县网格化管理中心网格长,形成“县乡村组”四级管理网络,确保紧盯每一寸耕地、压实每一级责任。二是科学规划作战图。在全面排查掌握全县撂荒地、“非粮化”地块信息的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分类稳妥推进的工作原则,制作全县整治撂荒地作战图,明确时间任务表,将问题有计划、按顺序解决,按照时间节点抓好落实,确保耕地“非粮化”科学有序控增量销存量。三是合理用好“一户一策”。对有劳动能力户,鼓励其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以订单农业的方式,积极种植粮食作物。对无劳动能力户,引导鼓励流转土地,或以土地入股村级集体经济或新型经营主体等方式,取得租金或股金,使土地资源“活起来”。四是精准细化“一地一策”。将每个图斑对应的地块进行造册成账,详细记录图斑地块编号、面积大小、土地承包人等基本信息,以及现状描述、治理成效等具体内容,并根据耕地性质实行分类治理,及时做好复耕复种。截至2022年5月底,全县共完成耕地“非粮化”整治14075.57亩,撂荒地整治8822.83亩,及时复耕复种玉米、红薯、香芋、南瓜等农作物,让“良田”回归“粮田”,让耕地恢复活力。

强化“六个到位”靶向发力,确保整治全方位、效果好

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立解决耕地撂荒的长效机制,强化“六个到位”护航耕地整治工作,有效遏制全村土地撂荒,稳定粮食面积,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一是宣传引导到位。通过丰富创新政策宣传“一封信”、宣讲团进村入户、曝光典型案例等形式,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保护耕地责任挂钩,树立“种粮才有补贴”的正确导向,让耕地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引导激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增。二是政策扶持到位。严格落实耕地地力补贴、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民政策,无偿提供大型器械开展集中清理“非粮化”林果,极大提高农民的配合度和治理效率,提高种粮规模效益。已发放种粮一次性补贴373万元,农机购置补贴115万元,超额完成全年自治区下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0万元任务。三是示范引领到位。创新集中连片撂荒地流转新模式,谋划新产业布局,公安镇流转集中连片180多亩撂荒地创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带动整治撂荒地1500多亩。四是设施建设到位。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因地制宜开展农田改造、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已完成6.25万亩高标准良田建设,正在推进新一轮2万亩高标准良田建设,助力耕地撂荒和“非粮化”整治工作跑出“加速度”。五是联合巡田到位。建立贺州市首个“田长+检察长”协作机制,通过联合调查、召开圆桌会议等形式,查清根源、采取措施加快复耕,切实解决两安瑶族乡立头村100多亩撂荒耕地问题,打响了贺州市贯彻落实“田长+检察长”机制、严守粮食安全红线的第一枪。六是监督管理到位。拓宽监管渠道,丰富电话、微信随手拍等举报途径,推行暗访督查、网格员动态巡查机制,定期开展卫星图斑分析、研判、核查等工作,不断完善问题举报、巡查、监测、执法相结合的监管体系,营造全社会爱惜土地、用好耕地,广种粮、种好粮的浓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