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兰州10月25日消息(总台记者焦健 韩雪莹)近日,甘肃疫情持续引发关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疫情发生后,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中医药大学、甘肃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开设医学类专业的高校,共计超过万名学生志愿者报名请战抗疫一线。
从学校的招募通知发出到这些青年学子连夜出征,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志愿者微信群报名人数爆满,一句句真诚又感人的“请战宣言”,为寒冷的夜晚带去暖意。
“老师,如果可以,把我安排到晚上,毕竟我当过兵、站过岗,习惯的!”“今晚后半夜不需要了吗?我可以的!”“我有昨天的核酸检测报告,可以优先安排吗?”……10月21日晚,微信群里一条条信息不断闪烁,这些质朴中带着几分焦急的“出战”请求,出自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的医学生们。
甘肃中医药大学也发生了相似的一幕,志愿者招募通知刚发出没多一会儿,校内涉及医学专业的8个院部、近3000名老师和学生踊跃报名,从10月20日开始,本、硕学子的“请战书”,青年党员、团员的申请书和报名表,一个接一个地发布在在线报名系统中。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的魏长浩,就是在《关于申请加入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的申请书》上郑重地签上名字、印上手印的学生志愿者之一。
魏长浩:学校发通知之后,作为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所有同志都非常积极,立马就写了“请战书”,向组织递交,组织也很快给我们答复,当晚就做了一个专业培训,投入到了本校学生的核酸采集工作。
记者:你报名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魏长浩:比较激动,当时我就想作为一个医学生,我们的誓言就是为祖国医药卫生和人类的身心健康奋斗。我们觉得疫情就是命令,同时也算是践行了自己的誓言。感觉自己如果不来,以后肯定会后悔,这也算是对我们年轻人的锻炼,是责任的实践。
对于即将毕业、已经在医院进行规范化医师培训的魏长浩而言,给市民做核酸检测,操作并不算难事儿,体力、耐力却是真考验。魏长浩说:“难度最大的还是工作时间长,有的时候从早干到晚,甚至通宵。比如说第二轮(核酸检测)第一天人多,居民在第一轮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人流量有爆发性的增长,对我们工作人员的精神和抗压力都有要求,身体不行肯定是扛不住的。”
核酸检测的现场,总有些“小插曲”发生,比如让魏长浩和其他志愿者们倍感“头疼”的婴幼儿咽拭子采样,小孩子情绪不稳定,又要保证采集有效、又要让家长“一百个”放心,魏长浩把“哄孩子”的技能都顺带学会了。当然,关怀也总是“双向”的。
魏长浩:我们做核酸检测的过程中,有很多热心市民也给我们送了很多物资。还有一个特别小的孩子,三四岁,刚会走路的那种,给我们送来物资,还给我们鞠躬,我们也跟着她一起鞠躬。
记者:三四岁的孩子送的什么物资?
魏长浩:她给我们送了奶茶,暖暖的。是个小姑娘,那会儿应该是早上九点多,天气比较冷,我们在操场(做核酸检测),而且我们坐在阴面,是第一次外出做任务,准备得也不充分,他们也是看到我们穿得比较单薄,然后就很热心给我们送奶茶,谢谢他们。
魏长浩的父母都是医生,妈妈曾在2003年抗击非典一线奋战。如今,自己也即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在他看来,这次主动请缨上抗疫一线,是从“抗击非典精神”到“伟大抗疫精神”的接续传承。
魏长浩:他们那个时候也是身先士卒,(这次)算是我们追随前辈的步伐,为健康作出一些贡献。
记者:他们知道你来做志愿者吗?
魏长浩:到目前还不知道,我还没告诉他们。
记者:怕他们担心?
魏长浩:对,我也是不想让他们担心,准备事后再说。
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险,却唯独怕父母的挂牵,像魏长浩这样心态的学生志愿者,在前线统筹协调的甘肃中医药大学带队老师王薇见得太多。
王薇:有很多同学要来,都打电话,争先恐后地想要来参加(志愿者),非常积极,也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热情、激情,还有对社会的担当。我在授课的过程中,我的学生都在问我:“老师,怎么还没有给我布置任务?让我出去参与抗疫,尽自己的一份贡献?”还挺焦急的,我说你就耐心等待就好了。
记者:你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王薇:我挺感动的,看到这些孩子好像突然长大的那种感觉,这个时候是我感到最骄傲的时候。
出征宣誓:请求加入抗疫志愿者队伍,我们将勇于担当,牢记使命,保护好自己,服务人民,一切服从安排,请允许我们出战!
魏长浩:咱们一直也在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一些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刚开始对这句话理解得不是很深,参加这次抗疫阻击战、做志愿者服务,我收获也挺多的,特别是对这句话的理解,感觉自己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尽了一份绵薄之力,内心感到特别温暖、很有意义。希望疫情能早日过去,能早日解封,开启正常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