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李曜)8月31日,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9月防病提示。 9月入秋,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早晚应注意添加衣物,避免着凉。9月正值开学季,学生陆续返校,容易给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手足口病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发生学校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增加。本月要注意预防手足口病、肺结核和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其中EV71型肠道病毒较容易引起重症病例。发病主要以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广泛,主要通过消化道(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还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接触被病人污染的物品传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防控建议:
居室和教室要勤通风,并加强消毒,尤其是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内的餐具、玩具等物品消毒;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定期在阳光下曝晒;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落实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勤登记及追访制度。
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触摸口鼻前、饭前便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尽量少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自愿、自费接种EV71疫苗,既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又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及时发现患有发热或手部、足部、臀部、口腔出现疱疹的患儿,采取居家治疗或住院治疗措施,阻止疫情传播。
家长要注意:一旦患儿体温达39℃以上且持续不退、并伴有手脚冰凉、抽筋、呕吐、表情淡漠等重症手足口病症状时,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二、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一种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防控建议:
严把新生入学体检关,认真执行《学校结核病防治规范》,所有新生都应该做结核病筛查,防止将结核病带人学校;将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学生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尤其是要加强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筛查工作。
艾滋病毒感染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结核病易发的人群,应定期(每年)进行结核病检查。
充分发挥学生晨检、因病缺勤和病因追踪等措施的作用,加强学校结核病主动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防止蔓延扩散;学生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要主动向学校报告,不能隐瞒病情、更不能带病上课。
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过的密切接触者都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检查,认真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医学观察和随访工作。
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
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及时就医,接受进一步检查,一旦诊断为肺结核,应离开集体环境,进行规范、彻底的治疗。
合理饮食,营养均衡,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和适当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三、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通过间接方式接触被污染物品传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疼痛且头痛明显,显著乏力,有时伴有鼻塞、流鼻涕、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严重者可引起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秋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因此入秋后是接种流感疫苗的适宜时期。
防控建议:
出现发热、全身疼痛、咳嗽等流感样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尽量居家休息;明确诊断后,应将患者隔离直至症状消失,对患者用品和分泌物进行消毒。
5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以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肥胖者、妊娠期妇女患流感后,较易发展成重症,应尽早(48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达菲),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一旦高热不退,病情进展快,应立即送往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且彻底洗手,尤其是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要立即洗手;要用清洁干净的毛巾擦手;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家具、日用品和玩具等物体表面;流感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多食用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多喝水,适当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接种流感疫苗,不仅能有效预防流感,而且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学生、一线医务人员等人群是重点接种对象。